上半年创新药上市量增59%,产业加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721阅读 2025-11-18 06:22

Ai快讯 2024年,中国批准48个创新药上市,仅次于美国的50个,位列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43个创新药上市,同比增长59%。

政策引导方面,北京市在医药健康领域深化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挥“双牵头”作用,与“三医”部门从多方面系统谋划,推动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2025年,北京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新举措。

2019年10月,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印发,提出专项支持政策。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重要承载地,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临床在研新药108个,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新药63个。2025年,成都高新区推出“梧桐计划”,包含9大类47个方向,共102项细分服务。

全链创新攻关方面,苏州信达生物制药集团生产的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双靶点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生产车间忙碌生产。该新药从申请到上市只用了16个月,得益于江苏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2024年获批上市的40款国产1类创新药中,成都占据6席。2025年5月29日,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药氘恩扎鲁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公司还有5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江苏牵头打造7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已立项66个项目,包括21项突破性关键技术。

资本培育加持方面,北京市昌平区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200亿元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基金落地。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全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技术领域的集聚区和转化高地,超20家企业的先进治疗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昌平区加速布局“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

江苏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建设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前5年累计研发投入达20亿元,后5年研发费用增加至近80亿元。

在政策和资金助力下,各地加快布局前沿领域。北京将脑机接口、细胞与基因治疗、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纳入项目制服务范围,2025年以来已有13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从2006年成立便聚焦生物医药,已集聚620余家医药创新企业、超3.5万名研发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及新兴疗法等优势赛道。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