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兴科技郑光明:钠电与CCUS转型提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3575阅读 2025-11-18 07:02

Ai快讯 2025年前三季度,同兴科技业绩表现出色。前三季度营收5.62亿元,同比增长38.52%;归母净利润6197.61万元,同比增长217.88%;扣非归母净利润5980.47万元,同比增长793.57%。这印证了过去两年战略转型成效,公司从“同兴环保”更名为“同兴科技”,构建起“大气治理为核心,CCUS与钠电为双引擎”的“一体两翼”生态体系。

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表示,未来3 - 5年是公司战略转型关键期。公司将集中力量实现主营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巩固全球低温烟气治理领先地位;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碳捕集技术服务商;钠电业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到2035年,要成为全球减污降碳领域的引领者。

目前,公司以大气治理为主营基本盘,CCUS和钠电两大新业务快速发展。财务数据体现了公司聚焦核心技术与高价值产品的成果,也是战略转型的集中兑现。公司更名明确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定位,“一体”的大气治理业务核心产品在全球市场技术与案例双领先,“两翼”的CCUS和钠电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

此前,同兴科技面临下游行业景气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及自身运营效率不足等挑战。2024年公司启动两大变革,一是组织变革,放弃传统科层制,成立工程、催化剂、CCUS事业部,使决策更贴近市场,运营效率提升,2024年运营成本较2023年下降4557.94万元,同比下降6.21%,人均创利同比增长62.30%;二是战略聚焦,集中资源攻坚核心技术与高价值产品,摆脱对低毛利项目的依赖。

“一体两翼”是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一体”的大气污染治理业务为“两翼”提供资金、客户资源和运营经验;“两翼”的CCUS业务是主营业务自然延伸,截至9月底,在手订单约3.87亿元,其中工程订单约3.26亿元,CCUS吸收剂业务已签订多笔供货合同;钠电业务有公司的CNAS实验室、材料研发能力和产销体系支撑,形成技术协同。

当前,三大业务协同模式从资源共享升级为技术、市场、运营深度融合。环保业务海外渠道为CCUS吸收剂和钠电材料“出海”提供便利,新业务技术突破反哺主营业务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CCUS业务已形成技术与市场双领先优势。研发端,自主研发的TX - 1碳捕集吸收剂采用独家抗氧化剂技术,运行寿命较传统单乙醇胺延长20至300倍,再生能耗达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端,TX - 1已实现万吨级船用碳捕集装置供货,20万吨级项目进入可研阶段。

钠电是同兴科技未来3 - 5年核心增长引擎之一。公司钠电有三大优势,一是低温性能突出,零下40摄氏度时容量保持率接近90%;二是安全性更高,穿刺后无明显升温;三是长期成本优势显著。为完善钠电产业链布局,公司未来不排除在电解液、电芯等领域寻找投资并购机会。

11月12日,同兴科技与屏山县人民政府签署《年产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及6GWh电芯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2亿元,其中年产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项目投资约20亿元,6GWh电芯项目投资约12亿元。若项目顺利推进,将加速钠离子电池材料等产品产能落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第二增长极落地,加速战略转型步伐。

公司国际化战略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产品出海扩容,钠电材料将成出海重点;二是深化市场布局,在东南亚、欧洲、中东等核心市场建立本土化服务系统;三是适时推进海外建厂,组建海外研发团队,确保技术研发与当地市场需求匹配。

公司并购逻辑是补强短板、协同发展,构建低碳产业生态圈。钠电领域关注负极、电解液、电芯等上下游企业,CCUS领域聚焦绿色燃料技术类标的,未来并购围绕战略核心,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协同效应。

未来3 - 5年,公司集中力量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主营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巩固全球低温烟气治理领先地位;二是CCUS业务从产品供应向工程总包、资源化利用延伸,成为全球领先碳捕集技术服务商;三是钠电业务产业化规模化,在储能和小动力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公司转型核心是成为全球减污降碳与工业净零战略伙伴,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全球减污降碳领域引领者,愿景是“为地球减排,让工业净零”。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