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的背景下,电机作为驱动系统的“关节肌肉”,成为机器人运动能力的核心决定因素。其技术壁垒高、产业价值集中,正迎来新一轮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
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从结构化工业环境向动态、非结构化场景拓展,对电机性能提出更严苛要求,包括高转矩密度、低转矩波动、强过载能力和高效散热。为满足这些需求,多种电机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空心杯电机以小巧精密特性成为灵巧手首选;无框力矩电机凭借高扭矩与紧凑设计主导关节驱动;轴向磁通电机以高功率密度展现潜力;谐波磁场电机通过创新磁路设计突破传统性能极限。
从市场格局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50%,带动电机需求爆发。政策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将电机列为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竞争格局呈现“双轨并行”,特斯拉凭借专利优势主导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如汇川技术、步科股份等通过差异化创新与成本优势加速国产替代。目前电机成本仍是普及瓶颈,无框力矩电机单价高达2000元以上,占整机成本15%,产业链正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转移等多路径降本。
具体到细分领域,空心杯电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约59亿元,其核心壁垒在于绕线技术与设备,国际厂商如Maxon主导市场,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等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稳步替代,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需求有望打开百亿市场空间。无框力矩电机作为关节主流选择,2023年全球规模6.5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9.03亿美元,其在温控与可靠性方面仍面临挑战,国内步科股份、雷赛智能等企业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轴向磁通电机虽具备高功率密度优势,但受制于制造精度与散热难题,目前尚处产业化初期。通过SMC粉末冶金、无轭结构等创新,该技术正逐步突破瓶颈,已在“青龙”机器人腿部等场景成功应用。新兴的谐波磁场电机通过磁场调制实现转矩倍增,同时推动第四代永磁材料钐铁氮的商业化进程,未来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方面有潜力。
产业链相关企业积极布局。步科股份深耕无框力矩电机,产品覆盖多关节需求;鸣志电器作为国内空心杯电机稀缺标的,产品线齐全;雷赛智能推进关节模组与灵巧手业务;伟创电气、汇川科技和鼎智科技也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推动产业化落地。
展望未来,有四大发展趋势。一是高精度、轻量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AI算法嵌入控制器将提升能效与响应速度;二是一体化关节电机需破解散热与电磁兼容难题;三是3D打印等新工艺为电磁结构创新提供可能;四是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关键。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链成熟,机器人电机正从“功能实现”向“性能突破”转型升级,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动力。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