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压制降息预期、科技股获利回吐压力以及市场对AI板块估值担忧的共同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有所升温,港股红利板块关注度提升。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的分红水平或正迎来全面提升。2025年以来,已有963家港股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合计分红达12561亿港元。其中,港股通高股息(CNY)、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成份股分红总额分别达5273亿港元、5318亿港元,占港股全部现金分红41.98%、42.34%。
受成份股现金分红利好带动,港股通红利ETF(513530)、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跟踪的港股通高股息(CNY)、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近一年股息率分别来到5.54%、5.72%,不仅与同期1.81%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明显利差,也超越部分A股和港股主流红利类指数,股息率吸引力持续凸显。
在此背景下,具备一定防御属性的港股红利类资产受到资金青睐。截至最新(25/11/17),港股通红利ETF(513530)自2025年10月28日以来已连续14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5.51亿元,推动其基金规模连续7周(25/9/27-25/11/14)正增长后攀升至27.51亿元,创下阶段性新高;成交额也显著放量,11月以来日均成交额达1.36亿元,较2025年1-10月的日均成交额增长83.78%。
资金持续涌入的背后,一方面是险资在新会计准则下对高股息资产配置动力的大幅增强。兴业证券指出,随着2026年保险公司全面切换新会计准则,高股息股票的配置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7年,仅5家A股上市险企在FVOCI项下的高股息资产配置规模即可达每年2500–5000亿元。同时,非上市险企自2026年起也将执行新会计准则,有望进一步提升对高股息资产的需求。
另一方面,港股红利类资产在震荡行情中也展现出“攻守兼备”的特性。截至最新(25/11/17),港股通红利ETF(513530)、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跟踪的港股通高股息(CNY)、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分别达37.39%、41.97%,不仅领先于同期中证红利(12.63%)、深证红利(8.01%)指数等A股部分主流红利类指数,也优于恒生科技指数(34.39%)等部分主流港股科技类指数,表现较为亮眼。
据悉,港股通红利ETF(513530)是A股市场首只(成立于2022/4/8)可通过QDII模式投资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的ETF,长期持有或可有效降低红利税成本,有望提升投资者体验。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则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红利类资产,不受QDII额度限制,二者均支持场内T+0交易。
根据合同约定,港股通红利ETF(513530)及其联接基金(A类018387/C类018388)、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5937/C类025938)每月可进行分红评估,在符合收益分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分配。产品有望通过现金分红为投资者带来较灵活的资金支配权,力争提高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港股通红利ETF(513530)、港股通红利低波ETF(520890)的管理人华泰柏瑞基金拥有超18年指数投资经验,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在红利主题ETF领域的前瞻布局,一手打造了策略类型丰富、覆盖AH两地的“红利全家桶”。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最新(25/11/17),华泰柏瑞旗下红利类主题ETF管理规模达478.01亿元。(数据来源:交易所)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收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自担。投资人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