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保暖内衣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情况公告(第10期),南极人品牌赫然在列。
南极人又一次抽检不合格,并不是个别事件,而是长期“授权”体系性问题。
南极人抽检不合格
根据苏州市监局通报,本次保暖内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计划抽查30批次,实际抽到30批次。经检验,不合格5批次,整体不合格率为16.7%。其中生产企业抽样2批次,不合格0批次,不合格率0;实体店购样25批次,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率16%;电商平台购样3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33.3%。
电商平台33%的不合格率,来自知名品牌“南极人”一体暖绒保暖内衣。

南极人的不合格项目是透气率。透气率是评价保暖内衣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穿着的舒适度和功能性。良好的透气性能可以使汗液迅速从皮肤表面传递到衣物外层并蒸发掉,从而避免湿气积聚在衣物内部;并且寒冷条件下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维持身体温暖。
根据企查查,南极人该内产品的生产商江阴市紫蜜儿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注册资本为50万元。
“南极人”并非主要由南极人的母公司南极电商(002127)生产。早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为破局,果断砍掉生产端和销售端的环节,卖掉自营工厂,转型为品牌授权模式——消费行业最重要的支出费用就是“销售费用”,即投放广告、寻找经销商等复杂的流程。
砍掉生产和销售两个复杂环节后,南极人就开始坐享其成,靠卖“吊牌”给厂商“躺着”收钱。2015年,南极人化身“南极电商”上市时,公司共有1053家授权经销商,“南极人”商标,曾经养活了南极电商。
而因为南极电商公开承认不负责品牌生产和销售,其授权生产商也就各种各样。2024年12月,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公告显示,1批次标南极人内衣套装因 pH 值不合格登上黑榜;2023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羊绒羊毛服装监督抽查中,查处南极人品牌针织半高领,其纤维含量不合格;而浙江省市监局也通报,南极人品牌的家用电动洗衣机、空气净化器同样抽检不合格。
“不务正业”的南极电商
2025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营收19.9亿元,同比下滑17.3%;归母净利润4279万元,同比下滑21.1%。南极电商曾在半年报业绩下滑时解释,上半年收入承压主要是由于时间互联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传统业务线,营业收入规模阶段性缩减;与此同时,时间互联正在开拓苹果Ads等渠道。
南极电商的主营业务其实是以时间互联为主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平台业务,其次才是以及靠授权“南极人”品牌贴牌服务业务。
虽然广告业务是主力,但广告业务的毛利润远不如品牌授权业务。2025年上半年报显示,公司互联网广告投放平台业务虽收入高达11.8亿元,但毛利率只有3.7%,即毛利润只有不到四千万;而品牌授权业务7506万元,毛利率却有93.8%,品牌授权业务的毛利润达七千万。
南极电商的广告业务是靠收购获得的。2016年,“南极人”品牌面临增长瓶颈时,南极电商斥资9.6亿元高溢价收购广告公司时间互联,其形成了7.8亿元商誉。好景不长,2022年,公司亏损3亿元,同上年相比下滑7.8亿元,南极电商的公告说明,亏损主要由于时间互联的商誉大幅减值。
近年来,南极人的“吊牌王”商业模式也在修正,根据公司财报内容,“南极人”品牌从原有开放性授权模式逐步过渡到现在的邀约制加盟,选择与具有较高供应链品质及运营能力的供应端及经销端新客户合作。针对不符合公司商品品质要求的客户,南极电商会选择与其终止合作。
与过去“卖商标”“卖代工”的全部放手态度不同,南极电商正逐步收紧品牌资产。2024年12月,南极电商开设第一家“品牌快闪店”,主要销售公司轻奢系列产品,2024年,公司开始新增自营销售业态。
在经历多年“躺赚”与抽检风波后,南极电商正试图从“粗放式”授权回到品牌运营本身。然而南极人已经成为行业内“贴牌货”的代名词,南极电商能否重获消费者信任?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