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期,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磷酸铁锂价格回暖,10月以来上涨约10%,部分头部企业订单排到2026年。
11月18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召开《磷酸铁锂材料行业成本研究》研讨会,探寻锂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汤雁指出,磷酸铁锂凭借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成本优势,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但2022年以来,磷酸铁锂材料行业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境,产能阶段性过剩与同质化竞争致价格下行,威胁产业链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逼近470万吨,同比增幅约34%,实际产量仅230余万吨,产能利用率约50%。2022年底至2025年8月,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从17.3万元/吨跌至3.4万元/吨,累计跌幅达80.2%。
今年6月,情况出现反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磷酸铁锂材料分会秘书长周波表示,目前磷酸铁锂行业前五大企业基本满产,第五到第十的企业产能利用率接近80%,预计今年产能达370万吨,头部企业排产排到2026年,部分电池企业“一吨难求”。
不过,周波提到,过去一段时间磷酸铁锂行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外部融资扩产渠道基本关闭,或无法有效支撑明年行业增量行情。
会上,湖南裕能、丰元锂能等磷酸铁锂行业企业代表发言称,当前磷酸铁锂行业前端化工原料紧缺、价格上涨,行业扩产动作放缓,如何应对明年下游客户需求值得思考。
汤雁代表协会提出三项协同行动倡议:
一是以成本指数为“度量衡”,重建市场定价逻辑。协会将联合主流企业构建覆盖原材料、生产、物流全环节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企业提供价值参考,遏制恶性竞争,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以创新升级为“突破口”,开辟价值增长新赛道。协会将推动高压密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无钴材料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跨越。
三是以供需平衡为“着力点”,构建协同发展生态。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增长30%,未来两年磷酸铁锂材料将新增百万吨级需求。需建立产能预警机制,推动材料企业与下游龙头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引导产能有序释放。
汤雁表示,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环节也面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加剧压力。协会将在做好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工作基础上,分领域建立细分产品成本数据库,开展产能供需预警分析,推动各细分行业形成“成本共知、风险共防、利益共享”发展共识,实现全链协同。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