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热景生物是科创板首家IVD(体外诊断)上市企业,正沿着国家生物制造战略指引,从体外诊断向生物医药进阶。
生物制造被列为国家未来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是其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之一,成为产业升级关键战场。热景生物董事长林长青认为,公司从体外诊断向生物医药拓展,是生物技术应用的自然延伸,体外诊断与抗体药核心技术都是单克隆抗体,本质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果实”。
过去几年,热景生物在基础科研上持续投入,在《Nature》子刊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构建了研发体系。同时,科创板和港股18A通道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打开融资大门,国内科研人才与产业基础日趋成熟,为热景生物战略升级提供了条件。
创新药赛道有“三个10”定律,投入门槛和挑战严峻。热景生物坚持长期主义,聚焦First - in - class领域,以全球首创为目标。
热景生物展厅有科研路线图,勾勒出创新脉络。公司聚焦“唯一性、第一性”,2019年科创板上市时,上转发光方法学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在体外诊断领域,热景生物深耕肝癌早筛赛道,研发的肝癌三联检、糖链外泌体检测等技术处于国际前沿,相关三类产品用于高危人群筛查,被纳入专家共识。公司战略投资公司翱锐生物的肝癌DNA甲基化产品获国家三类证书,是全国首个多组学肝癌高危人群早筛DNA检测产品,构建了全周期早期监测体系。
进入生物创新药领域后,热景生物仍坚持“唯一性、第一性”原则,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参股公司舜景医药研发的全球首款心肌梗死抗体药杜吉普单抗,已完成一期临床并准备启动二期,是全球首个聚焦心肌保护的抗体药临床研究。公司将心脑血管疾病列为抗体药研发第一方阵,同时布局小核酸药领域。
热景生物2019年启动海外布局,累计获得境外资质认证600余项,在泰国设立办事处、在印度成立子公司,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中东、拉美等地。
出海关键在于国际认证、产品质优价廉和精准把握当地市场需求。热景生物积累了技术实力和认证储备,将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热景生物董事长林长青2005年29岁时在北京丰台科技园一间小实验室起步创业。
热景生物研发投入情况如下:2023年研发投入13144.7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4.29%;2024年研发投入11331.1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2.18%;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782.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3.45%。随着热景生物创新药管线推进和海外布局深化,正试图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上刻下中国坐标。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