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上海银行公司业务部兼普惠业务部总经理郑涵表示,上海银行传统信贷逻辑与科创企业需求存在“供需错配”,要破解“死亡谷”困境,商业银行需自我革命,从“放贷者”转向“赋能者”。
上海银行是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城商行,聚焦打造以“早、小、硬”为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科技贷款投放额927.81亿元,同比增长13.67%;普惠贷款投放额909.77亿元,同比增长7.59%。
科创企业具有轻资本、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两轻两高”特点,对金融服务有股债复合的融资需求,既需要股权资本支持,也需要低成本银行债权融资;还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希望银行提供首贷、信用、中长期融资方案。
金融助推科创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价值评价能力挑战,银行传统信用评价方式依靠财务报表和抵质押物,不适用于科技企业特点。二是风险收益平衡挑战,传统银行贷款利率固定,利息收入不足以抵补科技企业贷款风险,且考核体系倾向单笔评价,缺乏投资组合评估理念。
上海银行通过推动“两个重塑”破解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瓶颈。一是重塑科创企业风险评价逻辑,以投资视角评价企业,核心是“看行业、看技术、看团队、看未来”。贷前形成科技企业专属评价方法;贷中以投行思维设计投贷联动合作方案,股债贷保租多方联动、全生命周期产品接力匹配;贷后以股东心态参与企业成长,高频触达、管理赋能、产业助力。二是重塑科创金融风险收益平衡逻辑,加强认股权贷款、远期共赢、投联贷等“股债联动”产品创新,以潜在远期收益平衡早期高风险,通过产品组合与生态化服务,与企业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长期伙伴关系。
在服务深圳本地科创企业方面,上海银行打造“三个创新”的服务模式。一是创新专营组织架构,全行构建“科技支行 - 科技特色支行 - 科技专营团队”的梯度专营架构体系,配套产品、考核、尽职免责等“五专”机制,在深圳建设“1 + 1 + N”的体系队伍,形成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创新经营属地产业,成立产业研究院,推进研究成果在经营推进、业务审批和风险管理全流程运用,深耕深圳地区“20 + 8”产业集群。三是创新服务生态构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对接高校院所、孵化器、PE/VC等,聚合生态合作伙伴,形成生态朋友圈。在深圳,上海银行与深创投、清华研究院等开展生态共建活动,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圳分行已服务超2500家企业,成为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重要节点。
展望未来,上海银行贯彻落实服务国家战略责任担当,秉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践行成为“转化孵化的首选银行、初创成长的陪伴银行”的战略愿景,做链接“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关键枢纽。将着力落实三个理念,一是全周期,更早小,聚焦“0 - 0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和“0 - 1阶段”孵化培育,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二是全赛道,更硬核,聚焦国家战略产业和前沿领域,成立产业研究院,推进细分赛道行业研究;三是全生态,更赋能,聚合政府委办局、园区、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合作伙伴,打造资源信息平台,形成科技金融生态圈。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银行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