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兰微(600460.SH)公司已推出AI算力电源上的四颗关键模拟芯片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2381阅读 2025-11-26 15:47

Ai快讯 士兰微(600460.SH)于2025年11月26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称,公司近日成功推出AI算力电源领域的四颗关键模拟芯片,标志着其在高端模拟芯片赛道实现技术突破。这一进展与公司在12英寸晶圆产线的战略布局形成协同效应——多个汽车级模拟电路工艺平台已完成开发,并推动多款车规级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据公告披露,士兰微的12英寸产线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相较于传统8英寸产线,12英寸晶圆单位面积芯片产出量提升2.25倍,生产成本降低30%,良品率提高5%-10%。目前全球12英寸晶圆产能占比达65%,而国内仅占18%且集中于逻辑芯片领域。士兰微通过垂直整合制造(IDM)模式,将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积累延伸至模拟芯片赛道,其12英寸产线已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端场景,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工业自动化率提升至55%的市场需求形成精准对接。

技术突破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2025年10月,士兰微宣布投资200亿元建设12英寸模拟芯片产线,该项目瞄准全球模拟芯片市场740亿美元规模中国产化率不足15%的缺口。尽管国产运放芯片失调电压普遍在1mV以上(TI同类产品达0.2mV)、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工作温度范围较国际巨头窄10-25℃,但士兰微凭借IDM模式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可控,其SiC MOSFET芯片已形成月产1万片6英寸产能,第Ⅳ代产品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验证方面,士兰微已构建起多元化应用生态。在汽车领域,其IGBT和FRD芯片通过比亚迪、吉利等20余家客户认证,主电机驱动模块累计出货量突破2万颗;在算力领域,新推出的AI电源管理芯片可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计算需求;工业控制方面,32位MCU电路营收同比增长28%,覆盖伺服变频、光伏逆变等场景。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上半年高门槛市场收入占比达73%,其中IPM模块在白电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56%,六轴惯性传感器获多家智能手机厂批量订单。

行业分析师指出,模拟芯片国产化进程正进入加速期。据IC Insights预测,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25%。士兰微通过“产能+技术”双轮驱动,在光刻精度、材料配比等核心工艺环节构建壁垒,其12英寸产线的规模化效应与车规级认证体系(已获ISO 26262 ASIL D认证)形成双重护城河。随着AI算力、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爆发,这家功率半导体龙头有望在3-5年内跻身国内模拟芯片第一梯队,为破解高端芯片“卡脖子”难题提供关键支撑。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