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2025年11月26日,远洋集团(03377.HK)公告,其全资附属公司北京远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只公司债券(H15远洋3、H15远洋5、H18远洋1、H19远洋1、H19远洋2、H21远洋1及H21远洋2)相关重组议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这7只债券于2025年8月15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停牌,停牌期间,鉴于远洋控股整体经营现状,召集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重组议案。截至公告日,相关重组议案通过,债券自2025年11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起复牌。
根据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结果公告,后续将按顺序启动现金购回选项、股票经济收益权选项、资产抵债选项(住宅项目收益抵债和商业项目收益抵债),具体安排以远洋控股后续公告为准。
自2023年以来,远洋控股全力以赴保交付、化风险、稳经营,维持了总体稳定局面,但资产负债结构依然承压,流动性紧张。经间接控股股东远洋集团协调,远洋控股拟对10只债券进行重组,涉及金额合计180.5亿元,此次获得表决通过的是其中7只公司债券,合计130.5亿元。
远洋控股是远洋集团境内主要业务经营实体和发债主体。在境内债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虽完成4支信用债阶段性展期,但因资产负债结构承压,制约后续经营。2025年8月1日,远洋控股公告境内信用债整体重组方案,拟调整相关债券本金和利息偿付安排,提供多种清偿选项。项目类债务层面,将通过引入资金、盘活资产、协商展期、逐步清偿等方式推进风险化解。
境外债务方面,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于2025年3月27日正式生效,重组总规模约63.15亿美元,转换为约22亿美元新债务和约41.15亿美元新强制可转换债券及新永续证券。作为首家通过英国重组计划和中国香港协议安排并行实施境外债务重组的内房企业,本次重组降低杠杆约40亿美元,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缓解境外流动性压力。
随着境外债务重组完成,远洋集团贷款总额由2024年末的983.73亿元降至2025年中期的669.97亿元。2025年上半年,受境外债务重组影响,实现境外债务重组收益317.56亿元,增厚中期利润。2025年上半年,远洋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03亿元,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2.02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亏损53.82亿元),去除一次性境外债务重组收益影响后,中期拥有人应占亏损。
伴随行业深度调整,远洋集团谋求转型。2025年上半年,在开发代建、商管资管、用户服务三大板块深耕,拓展轻资产业务。在2025年中期报告中,董事局主席李明表示将加大轻资产转型力度,发挥集团多业态、全产业链优势,探索房地产新模式,发展开发代建、商管资管、养老服务、物业服务等轻资产业务,探索城市更新、存量资产处置等赛道。
远洋集团副总裁赵建军介绍,代建业务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克而瑞数据,2025年1 - 9月,远洋建管新拓代建项目面积达715.3万平方米,在克而瑞2025年1 - 9月代建新增规模排行榜上位列第8位。
在城市更新方面,远洋集团与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城市更新战略合作协议。远洋集团在该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累计实施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构建系统化解决方案体系,近两年已落地17个城市更新项目。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5年1 - 10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9万亿元,预估2025年TOP100房企销售额相比2021年下降。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房地产市场调整,市场规模下滑,TOP100房企群体变化,多家千亿民营房企债务违约,销售受冲击。刘水表示,高负债房企需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盘活恢复经营,存活民营企业转向轻资产模式。
除远洋集团外,近期融创和碧桂园债务重组也有进展。11月5日,融创中国约96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11月6日,碧桂园公告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11月5日债权人会议上通过,将于12月4日聆讯上寻求法院认许,纳入重组范围的境外债务规模合计约177亿美元。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资产律师陆鼎表示,市场形势、存货储备、融资渠道、管理团队、债权人博弈等问题,使出险民营房企腾挪空间小,是行业重组、破产、兼并、集中度提升的过程。
有公司债务重组取得进展,但仍面临考验。刘水指出,债务重组解决暂时流动性危机,根本出路在于恢复企业自身“造血”能力,房企需保障项目交付,重建市场信心,探索新发展模式转型。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