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10月31日,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证券、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11月16日,智慧互通科技上传修订版的《整体协调人 - 委任》公告,将整体协调人调整为中信里昂证券、建银国际、交银国际、利弗莫尔证券。
智慧互通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按2024年的收入计算,智慧互通科技在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内的所有空间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占有6.6%的市场份额;在细分的路侧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19.3%。
截至IPO前,小米通过瀚星创投持有智慧互通科技4.41%的股份,蔚来通过湖北蔚泊投资持有其2.09%的股份,云天励飞持有其1.93%的股份。此外,张家口空港、唐山国有资本运营、深创投等国资以及中金盈润、交银科创等机构亦是其股东。
2022至2024年,智慧互通科技的收入分别为5.38亿、6.18亿、6.9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 1.87亿、 - 9406.2万、 - 2058.2万。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为1.0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8619.6万元。
智慧互通科技成立于2015年6月,已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路网空间智能解决方案、路侧空间智能解决方案、AIoT空间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其他。
路网空间智能解决方案通过专有技术及感知设备对道路、高速公路及交叉路口的动态交通进行管理,实现实时分析、响应和交通流量调控预测。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为中国7个城市提供共8套路网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累计覆盖约256个交通路口,多个城市的解决方案获中国发明协会认可。
路侧空间智能解决方案通过专用感知设备对路边停车活动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自动计时与缴费,还自主研发了城市级“泊充管家”平台,形成“停车 + 充电”一体化服务闭环。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方案已落地全国16个城市的41个项目。2024年,日均处理有效停车交易达45 - 55万单,整体停车事件处理量超过90万次。
AIoT空间智能解决方案探索城市空间及其他相关应用场景。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中国25个城市的超过447个项目提供该解决方案。
其他产品及服务为客户提供智能管理及运营软件,协助管理多种场景,还提供软件升级及运营维护服务,过往三年收入占比均低于10%。
2022至2024年,智慧互通科技收入持续增长得益于路侧空间智能解决方案,该方案收入从2022年的2.27亿增至2024年的4.67亿元,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从42.2%提升到66.8%。AIoT空间智能解决方案收入下滑是因为公司将更多资源向智慧交通领域倾斜。
2022至2024年,智慧互通科技经调整净亏损持续缩减,原因包括收入增加、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提升(2022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3.7%、25%、29.9%)以及降本增效降低运营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研发开支均下降)。
2025年上半年收入腰斩、经调整净亏损扩大,公司解释是因为收入确认需等待项目验收完成,2024年上半年多个项目成功验收结算,2025年上半年多个项目未完成验收程序。
2019至2024年,我国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从25亿增至218亿元,年复合增速54.3%;应用于智慧交通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从11亿元增长至97亿元,年复合增速44.4%。预计到2029年,中国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58亿元,年复合增速51.5%;智慧交通应用市场规模将增至875亿元,年复合增速51.5%。
2024年,智慧互通科技以6.55亿元的收入占据我国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3.01%的份额,位列第五位;在细分的路侧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中以4.67亿元的年收入排名第一位,市场份额19.3%。
中国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第一大玩家占9.94%的份额,前五大玩家市场份额合计为31.53%。
2022至2025年上半年,智慧互通科技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9.2%、57.1%、50.1%及73.7%。2022至2025年上半年,其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分别为331天、307天、295天及1051天。
2022年,智慧互通科技总资产为14.46亿元,总负债为21.6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49.79%;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为11.22亿元,总负债为25.98亿元,资产负债率231.55%。截至2025年8月31日,其流动资产为9.62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高达5.37亿元,超过流动资产的50%。
智慧互通科技通过战略性投入智慧交通领域实现收入增长和净亏损缩窄,但高度依赖头部客户导致账期拉长,资产负债率上升,资产结构存在一定风险。赴港上市可打响品牌并募集资金。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