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拟出台《意见》,西部地区交通、产业、人才引进、公共服务将有大改变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0w阅读 2021-12-16 17:34

近日,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旨在提高珠海城市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文如下:

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重要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 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意见》和《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任务部署,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提高珠海城市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支持西部地区(磨刀门以西区域)产业园区提质升级、人口人才加快集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重大平台引领示范,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贡献珠海力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优势。
“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社会事业进步明显,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当前,西部地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政策优势叠加,西部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关键位置,是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的重要空间载体,具备政策上的优势、发展上的潜力。地理区位优越,西部地区位于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桥头堡,地处珠海联系东岸、辐射西岸乃至粤西地区多条重要通道的交汇地带,是珠海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服务提升澳珠极点能级量级的主阵地。资源要素丰富,西部地区地理空间广阔,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充裕,拥有海港、空港、铁路枢纽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珠海未来发展的支撑所在、潜力所在。服务基础较好,西部地区产城融合发展逐步深入,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美化绿化水平显著提升,美丽宜居的生态新城雏形显现。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三区叠加”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把更多优质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以高端产业为引领,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公共服务为保障,加快发展要素西拓,推动交通大通畅、产业大发展、人才大引进、服务大提升、产城大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优质要素汇聚、产城深度融合、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珠海发展新引擎,有力支撑珠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珠海经济特区应有贡献。
(三)发展定位。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支撑服务区。发挥西部地区毗邻港澳、陆海通达的区位优势,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更好承接承载合作区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外溢,辐射带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澳珠极点综合实力和整体影响力,加快珠江口西岸一体化发展,促进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新的典范。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等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加快产业导入和人才集聚,赋能提升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山工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为“两廊两点”(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大湾区高端产业发展新的高地。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区。跨江跨海通道引领,轨道交通先导,高快速路网联通,加速构建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与东部城区、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通勤效率,切实保障要素快速集散,着力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通道功能,为珠海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源投入,培育产城融合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功能复合、富有弹性的城市空间单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产业集聚相协调,打造珠海提升城市能级量级、促进有效投资增长、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美丽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打造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的美丽宜居新城。
(四)主要目标。
到2025年,西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力争实现翻一番,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研发经费投入翻一番;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布局,交通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加速完善;产业园区发展迈向更高水平,重大发展平台引领作用凸显,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明显提高,园区平均容积率力争翻一番;人口人才加速聚集,常住人口增长超60%;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成为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到2035年,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水平接近东部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接近全市的1/2,科技创新水平与东部地区水平相当,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高,园区、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激活,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大湾区典范。
二、构建内联外畅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大通畅
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优化交通增量布局,提升交通存量品质,构建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3060通勤圈”和“12312交通时空圈”,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畅通内外战略大通道。
全力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新斗跨江通道、南门大桥扩建工程、江门沙堆至珠海小赤坎公路规划建设,通过西部沿海高速等对接深中通道,推动规划建设深南高速公路(伶仃洋公路通道),实现与粤西地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联系。加快建成香海大桥、珠海隧道、金海大桥、鹤港高速等工程,实现与东部城区快速联通。启动建设机场北快线,提升改造珠峰大道、白蕉大道、黄杨大道等为城市快速干道,加快高栏港快线(珠海大道以南段)、金港大桥前期工作,全力打通西部地区交通瓶颈,实现西部地区内部路网畅通。到2025年,西部路网密度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
(二)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加强铁路及各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专题研究,系统谋划西部地区高铁、城际、市域(郊)和城市轨道,推动高铁、城际、城轨在鹤洲汇聚。早日开工建设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鹤洲至横琴段争取2022年开工建设,广州北至鹤洲段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推动深珠高铁(城际)、东南沿海高铁纳入上位规划,全力构建珠江口西岸沿海铁路大通道。推动广珠铁路客运化改造、珠机城际公交化改造。到2035年,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公里数达200公里。
(三)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
深化珠港澳机场合作,加快修编珠海机场总体规划,启动第二跑道、T3航站区前期工作,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切实提高机场运输能力,扩大机场辐射范围,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力争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900万人次。推进莲洲通用机场(二期)建设,完成通用机场升级,打造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加快港口发展,推进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高栏港国际航线,改造提升斗门港,建设国家综合交通体系重要枢纽港。
(四)畅通区域交通微循环。
完善西部地区路网骨架,加强市政道路、干线道路与各类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实现15分钟内主要交通节点上高快速路。优化路网结构,增加支路和组团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切实增强人民出行满意度。坚持“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投放,通过新增和延伸公交线路,开通短距离接驳“微公交”,开辟公交“家校专线”“通勤专线”,消除公共交通盲区,满足西部地区人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三、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大发展
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协同化特色化集聚化,到2025年形成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大湾区高端制造新高地。
(一)重点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核心区域。
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协同珠江口东岸地区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传统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布局海洋经济和滨海能源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功能性互补。打造金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珠海国际健康港等辐射华南地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具有高技术含量和知识密集型特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拓展延伸、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建设“集成电路产业的摇篮”,打造高端印刷电路板(PCB)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整合航天航空制造、维修、会展等产业链资源,打造航空产业和通航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
(二)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依托智能家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基地),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工业设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高端化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发挥空港、海港和保税物流园区枢纽作用,加快建设海港国际物流园区、空港国际物流园区等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对接港澳贸易,协同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生态圈。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等专业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切实增强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三)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
完善园区产业用地指南,分行业设定园区单位用地产出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重点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质产业项目。完善园区开发投融资机制,研究设立园区发展大基金,支持知名产业运营商参与园区连片开发。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产业园区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市政设施,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工业废水集中纳管处理,实现5G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园区深度全覆盖。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公共服务无缝衔接,将园区及周边区域住房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给予建设用地保障,完善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社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推动构建园区产城融合15分钟生活圈。
(四)培育壮大西部地区重大产业平台。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高端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等产业,做优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富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器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三灶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做强生物医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新青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创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支持斗门建设智能制造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推动金湾联港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拓展跨境电商等创新服务功能,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平台、粤港澳科创成果转化平台。
四、全方位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实现人才大引进
聚焦主要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产业结构,广纳天下贤才,全力打造更有政策吸引力、更富产业竞争力、更具人才保障力的创新生态,让“美丽西区”成为各方英才追梦、筑梦、圆梦之地。
(一)强化人才引进。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一批国内产业和行业领军管理人才,带动一批项目大企业落户;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推动一批前沿技术创新;吸引一批国内外产业人才,加速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人才产业高地。研究全面放宽西部地区户籍政策,优化升级“金英计划”“黄杨英才计划”,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加速人才集聚,争取五年引进人才数量占全市的比重上升到30%-40%。
(二)深化人才培育。
实施西部人才成长计划,促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依托珠海国际健康港、珠海云谷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点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项目建设,支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实施珠海“金蓝领”计划,研究出台技能人才引进住房(租房)和生活补贴办法。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职能提升等战略合作,构建与西部地区高端产业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产业人才。
(三)优化人才保障。
围绕人才所想、所需、所盼,研究出台更加灵活、宽松的人才保障政策,有效助力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确保广大人才在西部地区工作开心、发展安心、生活顺心。创新人才政策,推动在教育、医疗领域给予西部地区更多自主权和政策倾斜,尤其是支持到西部地区任职的教师、医护人员优先评定职称、培训进修。稳固西部地区干部队伍,集中拿出一批编制投向基层,鼓励市直机关干部到基层交流任职。
五、集聚高水平优质公共资源,实现服务大提升
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快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加快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西部地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打造宜居西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鹤洲高铁城、富山新城、平沙新城,建成一批国际水准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优化社区居住环境,引导人口人才在西部地区就业置业。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以西部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通过“租、购、建”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各类人才保障住房问题。放宽人才保障房申请标准,探索引入周转房,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应届毕业生、新珠海人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到2025年,各类保障住房不少于5万套,构建住有宜居新格局。
(二)打造优教西区。
加快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教育机构及港澳名校合作交流,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办学模式,提高西部地区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强东西部学校交流,探索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推动文园中学等优质学校设立西区校区,开展西部地区“薄改”工程,全市选配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建立“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高层次人才梯次培养架构,提升西部地区师资水平。健全住宅区配套学位建设保障机制,提前规划预留教育教学用地,加快建设新城区中小学,改造提升老城镇中小学,大力发展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69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5.2万个,打造学有优教新高地。
(三)打造健康西区。
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等优质医院在西部地区设立院区,支持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建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引导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与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引进国内外名医、名科(诊所)、名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医疗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地区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支持引进港澳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到西部地区合作办医,引导社会医疗机构向专科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完善医疗资源布局。建设社区“家庭医生团队”,解决社区层面的医患需求。到2025年,新增医疗卫生机构28家,新增床位5730张,建设病有良医新示范。
(四)打造有爱西区。
完善西部地区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引入港澳专业服务机构,探索开展重点企业“订单定向”精准人才培养,畅通就业对接渠道。发挥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造血”功能,实施重点群体“一对一”精准帮扶和“一人一策”个性化兜底援助。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建设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日间照料、康复医疗、文化活动等功能,提升康养水平。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完善西部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水平。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保险参保、社会救助制度全覆盖,引领广大市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筑牢社会保障新体系。
六、打造高品质美丽宜居新都市,实现产城大融合
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集中力量打造西部高品质都市生活区,建设美丽宜居、令人向往的粤港澳大湾区魅力城区。
(一)打造高能级区域战略支点。
向东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等交通大通道,积极承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珠海东部城区等科创产业资源外溢,快速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级量级。向西依托黄茅海跨海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等高快速路,加强与中山、江门及粤西地区产业合作,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和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成为支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建成引领带动珠西乃至粤西地区的辐射中枢。
(二)打造高品质国际都市区
围绕建设“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优化城市设计,预留建设空间,高标准、高规格规划西部地区CBD,建设珠海城市新地标,打造精致卓越的国际化现代化滨海风景名城。对标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建设“城市大脑”,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建设高品质公共空间,综合开发黄杨河“一河两岸”,加快建成金湾区市民艺术中心、斗门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设施,大力发展高雅艺术、高端赛事。建设现代化社区,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推动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养老全覆盖,形成新老居民国际友人融合亲和、温馨包容的城市氛围。以人为本,适度超前配置高水平高质量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规划建设停车设施,优化布局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地下管线,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地下管廊,打造海绵城市。
(三)打造高颜值生态美丽西区。
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整治保护、系统修复,构建“双人联海,山田拥城”的生态安全屏障。依托特色河网,打造“黄杨河-鸡啼门水道、大门水道、友谊河-坭湾门水道”等绿色滨水空间廊道,塑造滨江田园城市特色风貌。依托山林江湖等生态资源建设综合性公园,整合点状绿地布局社区公园,结合生态环境特点建设专类公园,改造建成黄杨河湿地公园、金山公园,打造花园式城市。优化提升滨海旅游设施,塑造海泉湾、飞沙滩等滨海度假旅游品牌,构筑滩净湾美的浪漫滨海景观。建立健全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统筹保护饮用水源,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打造“珠海蓝”靓丽城市名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无废园区”“无废社区”等“无废细胞”,创建“无废城市”。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依托现有议事协调架构,成立市支持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有关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决策西部地区发展建设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西城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市西城局、市发展改革局要强化统筹指导,加强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服务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试点示范、扩大开放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予以优先支持。鹤洲新区(筹)、金湾区、斗门区要担起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
(二)强化政府服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西部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根据西部地区发展需要和承接能力,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将市级管理权限依法授权或委托区一级实施。全面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大力推动实施“扩大并联审批范围”“试点告知承诺制”等创新举措,大幅压缩审批时限,重点提高产业项目落地效率。重点瞄准检验检测、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企业运营、人才培训等领域,全力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公共平台。
(三)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构建西部地区重大项目市区共建机制,健全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研究出台市级财政资金补贴补助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办法,重点支持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园区建设等领域,补贴补助资金动态平衡。探索开展多渠道投融资、多模式金融合作,用足用好政府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专项计划,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发行各类债券、探索资产证券化。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加快建设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鹤洲高铁城、富山新城、平沙新城,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壮大产业发展平台。研究推动市属国企总部西迁,鼓励国有企业拓展西部地区业务,重点参与产业运营、交通建设、城市开发等。研究组建开发投资公司,做好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统筹工作。支持西部地区有关项目纳入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库和省重点项目清单,争取上级自然资源部门为西部地区有关项目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调配市级建设用地指标。配合国家和省依法分类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合理保障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用海需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级规划且不属于落后或过剩产能的西部地区重点项目,按程序保障用能。
(五)强化有序精准开发。
统筹地块开发、产业培育和城市经济发展,坚持一体化考虑土地规划、征收、招商、建设,整体包装、整体推出、整体打造,切实提高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发挥西部地区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推进开发时序,高度匹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供地需求,精准有效增加土地供给,有序有节出让成熟地块,示范建设重点项目。建立全链条土地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各类用地监管,避免土地闲置,提高土地产出。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