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双杀,房企“风声鹤唳”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地产K线 严明会 4.8w阅读 2022-02-14 21:11

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一则“躺平”的市场传闻,让正荣地产(06158.HK)陷入了股债双杀的困境。至暗时刻之下,正荣地产对外界质疑进行澄清。

2月14日早间,正荣地产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注意到于2022年2月11日本公司股份及离岸债务证券的成交价下跌及成交量增加,其或许归因于互联网上刊发的关于本公司、其控股股东欧宗荣及公司离岸债务证券的若干报章,董事会谨此澄清该等报章属不实且虚假。

目前,正荣集团的营运仍属正常,集团继续照常开展其业务。

“黑色星期五”依然在目。2月11日午后开盘,正荣地产股价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超过80%,截至收盘跌66.39%,报收每股1.23港元。正荣服务(06958.HK)同样受到影响,当日一度跌超85%,收盘跌幅达57.7%,报收每股1.73港元。二者股价均创下史上最大跌幅,两家上市平台单日蒸发市值超百亿港元。

此外,正荣多只债券出现波动。2月10日,一笔2亿美元规模的永续债下跌约30个点至55-65美元;2月11日“20正荣03”曾盘中大跌超20%,并两度触及临停,日终收报60.01元/张,日内成交783.34万元。

当日下午,正荣紧急回应,公司将按原计划赎回2亿美元永续债,相关传闻不实。对于股价大跌,正荣地产表示,或有机构恶意做空再买入,公司正在进一步了解股价下跌原因。

至2月14日收盘,正荣地产报收每股1.04港元,跌幅15.45%。正荣服务报收每股1.49港元,跌幅13.87%。“20正荣03”跌幅超10%,报54元/张。

一则传闻引发的异动

上周,市场传闻称,正荣创始人欧宗荣已在内部宣布重组所有美元债,要求香港公司清空全部正荣系债券。消息传出后,持票PB开始大规模抛售。有消息称正荣地产将不再按此前计划在今年3月赎回2亿美元永续债,且该公司境外债将重组,从而引发股债大跌。

这则消息中提及的美元债发行于2019年6月,票面利率为10.25%。该笔债券约定了调息条件,当满足条件时,调升年息率5%。此前正荣在投资人会议中曾表示,因永续债跳息后费用过高,票息将由10.25% 跳升至15%。1月4日,正荣地产曾宣布将于3月5日赎回该债券。

正荣方面表示,关于控股股东欧宗荣股票被强制平仓以及公司对境外债已经决策具体操作结果的新闻,无事实依据。目前欧宗荣拥有正荣地产54.71%的股权以及正荣服务63.26%的股权。

二级市场价格异动发生后,正荣地产表示将积极应对,积极了解近期证券市场价格异动的原因。截至2月14日,异动并未对公司的经营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旗下各个项目仍在稳定推进,与合作方之间仍保持良好合作。

三个月内无到期公司债

2月14日午间,正荣地产再发公告,表示公司在最近三个月无到期未偿还的公司债券,各地项目都在正常经营和销售中,公司近期核心管理层人员未发生变动,核心管理团队稳定。另外,正荣地产作为发行人及差额补足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到期规模合计10.04亿元,分别于3月17日、4月22日、5月8日到期。

Wind数据显示,正荣地产目前共有16笔未到期境外债券,存续规模约40亿美元,平均票面利率为7.30%,其中一半债券将在年内到期。

今年上半年,正荣将有两笔债券到期。一笔是去年4月发行的票面利率5.98%的美元债,余额2.1亿美元,将在4月13日到期;另一笔是去年7月发行的票面利率7.125%的美元券,余额16亿美元,将在6月30日到期。

截至2021年中期末,正荣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2.4%,净负债率为57.2%,现金短债比2.19,踩中一条“红线,属于“黄档”房企。正荣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黄仙枝表态,争取要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转绿”。

从去年开始,正荣就开始为偿债做起了准备。为了提振市场信心,正荣多次提前赎回债务。去年10月,正荣地产回购2亿美元2021年到期年息5.95%的优先票据。紧接着又在11月先后四次回购优先票据,回购规模分别为600万美元、455万美元、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合计2555万美元。

2021年11月19日,惠誉将正荣地产的评级展望由正面调至稳定,并确认其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为“B+”。

融资方面,2021年正荣共发行5笔美元债,年末还顺利获得5.5亿港元双边贷款额度及中国银行91.4亿元授信额度。

去年销售方面,正荣地产连同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1456.43亿元,同比增长约2.64%;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约880.26万平方米;对应的合约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米16500元。目前正荣的开发项目共计215个,总土地储备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

来源:地产K线

作者:严明会

相关标签:

地产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