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年亏了7.14亿,卖“增高针”的维昇药业递表港交所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IPO Global 11.0w阅读 2022-12-25 09:49

本文仅供信息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为「IPO Global」整理
微信公众号:IPO-Global
11月17日,一家名为维昇药业(VISEN Pharmaceuticals)的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其长效生长激素(周制剂)隆培促生长素3期关键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数据。该试验针对中国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研究结果表明,隆培促生长素治疗52周后,年化生长速率为10.66厘米/年,该结果证明隆培促生长素非劣于生长激素日制剂,达成研究主要终点。
同日,维昇药业在港交所主板递表,拟在港上市,摩根士丹利和Jefferies为联席保荐人。目前已上市的生长激素企业不算多,A股市场有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美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则是诺和诺德及天境生物,若进展顺利的话,维昇药业将有望成为港股生长激素第一股

身高焦虑带动百亿市场,先行者已赚得盆满钵满

《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提利昂说“我的罪是生而为侏儒。”可见,在任何文化中,个子矮小的人大多难以得到与常人对等的尊重。在中国,身高焦虑也正随着“鸡娃文化”越演越烈。
不过学习不好可以补习,60%-70%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身高却很难靠后天努力改变。于是很多家长将目光投向了药物治疗。
我国儿童患矮小症的比例约为3%。矮小症病因多样,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最为常见,占比约三分之一,生长激素为目前针对矮小症的唯一有效药物。
另外,生长激素也适用于成人用药。1996 年,FDA 首次批准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的治疗。2020 年全球生长激素市场约为38.64亿美元,美国生长激素市场约为13亿美元,美国生长激素市场主要由成人生长激素缺乏,儿童矮小症和医美市场组成,市场份额约为 1:1:1,成人市场约占 4.5 亿美元份额。
因此生长激素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神药”。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中国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在2021年为1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26亿美元,自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6%,并且到2030年将增至47亿美元,自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7%。
但神药价格可不便宜。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因制剂不同、体重和敏感性不同,生长激素针每月费用在3000元到15000元之间,且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的时间。根据华鑫证券研究数据,长春高新生长激素粉针、水针、长效剂型年化费用分别约为2万元、5.5万、15万元,而2021年公司生长激素毛利率高达94.20%
也难怪长春高新在过去十多年,股价涨幅超过100倍被资本市场称为“医药茅台”

红杉看好的搅局者,暂未实现产品商业化

目前国内生长激素市场主要被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两家所掌控,前者市场占有率为79%,后者为12%,两家公司市场占比总和高达91%
成立于2018年的维昇药业虽然入局较晚,但公司却出身不凡,是维梧资本(Vivo Capita)携手丹麦生物制药领军企业Ascendis成立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并且还在早期获得了Ascendis Pharma授权,拥有其研发的三款内分泌产品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上市的权益。
公司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lonapegsomatropin)已完成的全球3期关键试验(该试验支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对其治疗PGHD的上市批准)所验证。
而且该药品在治疗依从性上有着不错的表现。由于生长激素的伴随期很短,普通的生长激素日制剂需要每天都注射,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负担。相对而言,一周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能带来更好的依从性,每年少打313针,相当于注射次数大幅降低了86%,有利于减少漏针情况,同时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目标。
目前来看,根据已上市产品的公开数据,隆培促生长素是唯一一款在与短效(每日注射)人生长激素的阳性药物对照及平行组试验比较中显示出优效性及同等安全性的长效生长激素(「LAGH」)。
不错的研究数据叠加广阔的生长激素市场规模,让维昇药业在2021年获得了1.5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 Growth)、奥博资本、Vivo Capital、Sofinnova等股东,其中,红杉中国认购4500万美元。

本次上市前,Ascendis Pharma通过附属公司持股39.95%,Vivo Capital持股35.09%,Sofinnova持股5.08%,红杉中国通过Sequoia China持股3.97%,奥博资本持股1.77%,夏尔巴投资、鼎丰生科资本、晨岭资本等也是维昇药业股东。

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由于暂无产品商业化,维昇药业目前并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截至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个月,公司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9897万元、4.85亿元、1.3亿元。

招股书显示,隆培促生长素已经在中国就PGHD完成了3期关键试验,且预计将于2023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BLA;帕罗培特立帕肽(palopegteriparatide)目前正在中国进行一项3期关键试验的开发并完成了患者入组,预计将于2023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NDA。

外部环境风向变动,集采或将带来不确定风险

颜值时代下,身高成为求职、相亲的敲门砖,内卷大环境较以往更易激发人们的身高焦虑,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不少博主制作了详细的生长激素使用攻略,鼓励家长给没有患病的儿童以及对自身身高不满意的成人注射生长激素以实现“逆天改命”。
所谓过犹不及,随着越来越多家长涌入医院求着医生给孩子开生长激素,关于“生长激素滥用”的话题在多个领域掀起讨论。2021年8月4日,新华社发布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指出生长激素滥用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该文章一经发布,长春高新开盘即被按在跌停板上。
国内对于生长激素产品一直有着十分严格严谨的诊疗标准和流程,医生需进行一系列严谨的检测项目后方可开处方,即使对确实需要治疗的患者,也还要在患者本身接受的前提下进行治疗。随着外部环境对于生长激素使用的不信任,该流程有进一步趋严的可能。
此外,3月1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11省联盟集采的拟中选结果,首次将生长激素纳入集采,青海省药品招采平台、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网也分别于今年3月17日、8月8日公布企业自主申请降价信息,金赛增(规格:54IU/9.0mg/1.0ml)的价格由原来的5600元调整为3500元,降幅达37.5%。
但长高的成本还是太高,《中国消费者报》的一篇报道显示:有家长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一年下来花费48万元,孩子仅长高1厘米。在广东11省联盟集采开始后,有市民向湖南医保局留言称:生长激素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希望湖南组织生长激素集采,解决老百姓用药贵的问题。
综合来看,尽管眼下集采对生长激素行业参与者影响不大,但随着生长激素在国内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1-2年仍可能面临集采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

END


推荐阅读

撕破脸!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深夜炮轰前首席合伙人,直言其“背信弃义,应受唾弃”

12-23 原创

纵目科技冲刺IPO:降不下的成本与免不了的仗

12-20 原创

来源:IPO Global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