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重振的力量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许淑敏 曾树佳 19.4w阅读 2023-12-04 08:00

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曾树佳

房地产业始终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

逼近年关,这个行业有件大事十分受关注:关于房企白名单。

多个消息源显示,监管部门拟扩围房企白名单至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位列其中。最近一段时间,多家银行已经展开动作,密集召集房企代表座谈,释放融资信号。

一年以来,中央层面射出"三支箭"为房企提供融资支持,陆续出台了"认房不认贷"等系列政策。它们对提振地产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当前楼市复苏动能不足,全年规模或降低5%-10%。

尽管大势如此,绝大多数房企依然没有躺平。

12月1日,克而瑞集团旗下的"丁祖昱评楼市"账号发布了两份特别的榜单:《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稳健经营榜》《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重振榜》——简称《稳健榜》《重振榜》,对未出险企业的稳健度和出险企业的重振能力进行了综合测评。

对于监管层来说,这两份榜单是个很好的参照系,公布得很及时。

有分析认为,一些经营和财务状况越健康的房企,越能优先从利好政策中受益;一些房企虽然出险了,但仍在积极解决问题、努力维持正常运营,它们也应该从中受益。因为压倒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

中央一再强调,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一视同仁”,这是一个很好的词眼,也可以放在稳健型房企和重振型房企身上,它们都需要守护,一起携手穿越行业周期。

稳健与重振

一份《稳健榜》,一份《重振榜》,展现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坚韧的力量。

有50家房企登上《稳健榜》。其中,混合所有制房企共有3家,民营房企共18家,分别占6%和36%,而央企、国企的数量达29家,占比高达58%,且占据了主要位置。

它们都有一个共性:抗周期能力较强。在调控的基调下,上半年末,榜单中50家房企的平均净负债率仅为65%,非受限现金短债比1.17。

从三道红线来看,87%房企均为绿档或者黄档;个别企业虽暂列橙档和红档,也都是央、国企,整体风险可控。

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及保利发展,这四家央企位居前列,并不让人意外。今年以来,它们的销售额获得了同比增长,新增货值位居行业前十,同时也保持着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水平。

比如,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毛利率为25.7%,净利率达22%;而中海地产毛利率达22.61%,净利率维持15.94%。这两家房企都具有充足的流动性。

万科、绿城中国、金地集团这三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房企,表现可圈可点。

万科不仅“三条红线”均保持绿档,还拥有万物云、物流、租赁住宅及商业物业运营等业务,作为支撑。11月,深圳国资委、深圳地铁为其站台,国资的背书,让万科在做空中守住了阵地。

绿城中国同样拥有多元业务,尤其是代建板块,成为细分赛道里的领头羊。今年前10月,绿城代建管理项目销售额744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凸显了逆周期属性。

此外,上榜的民营房企,如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属于均衡型房企,拥有相对稳健的财务、多元业务加持,可持续收入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

拿龙湖来举例,今年上半年,它的租金收入及服务业务,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20%;运营及服务业务实现了50%以上的毛利占比,拉升了整体毛利率,相比2022年增加约1.2个百分点至22.4%。

滨江集团、卓越集团等,则是具有较强区域优势的开发商,多年深耕核心热点城市,拥有较为优质的储备货值,项目的去化有所保障。

它们犹如行业里的灯塔,为一些出险房企走上重振之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

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近70家房企公开违约,一些企业已经逐渐退出市场舞台,但也有一些房企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正在积极解决问题、努力维持正常运营。

在《重振榜》中,诸如融创中国、旭辉控股、远洋集团、富力地产、龙光集团等,都是在债务违约后,努力自救。它们不仅保持着一定的销售规模,还在积极化债、保交付。

例如,融创宣告成为第一家债务重组成功的民营地产商,而旭辉的境外债务重组方向明朗,远洋寻求境内债务展期、筹备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富力率先完成国内首家境内外债券整体展期,宝龙地产的境内外债券展期获投资人认可,它们均在逆水行舟中,获取进展。

未出险企业保持稳健发展,出险企业重振旗鼓,这两股力量在当下的行业里缺一不可。尤其是后者,它们更需要助推一把。

上岸的曙光

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出险房企如何化债,关乎生死。

孙宏斌和融创,为行业打了一个样。

在化债的路上,老孙熬白了头。短短18个月时间,融创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涉及金额900亿元,成为头部出险房企中,第一家完成境内外重组的房企,其化债工作具有标杆性,是业内重组化债的参考样本。

低调隐身的这段日子,他比以往还要忙一些。面对着流动性逆境,孙宏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对着债权人,他诚恳道歉,承认“追求规模的惯性让融创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也作出让步,甚至冒着失去控制权的风险,对债务重组条件进行调整。

另一边,他不断处置资产、盘活项目。比如,融创与头部AMC包括东方资产、信达资产、长城资产等合作,盘活上海董家渡、武汉桃花源等数百亿货值。这背后,孙宏斌与接盘者之间,进行过多轮谈判、协调、让渡。

凭着孙宏斌不服输、不认命的闯劲,融创以最短的时间,从一众出险房企当中闯了出来。

11月底,继融创境外债重组成功之后,中国奥园宣布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债权人投票通过。

具体来看,中国奥园及Add Hero计划分别以占有表决权金额79.11%及88.31%的出席债权人,通过现场或委派代表的方式,投票赞成奥园重组方案,分别涉及资金65.7亿美元、41.8亿美元。

加上此前境内债已经全部展期三年,眼下奥园国内外债务问题已经解决,征信已经全部修复,不再存在任何违约状况。今年前9月,奥园累计交付约2.35万套。

预判一家房企是否有重振、修复经营状况的潜质,要看其自身是否有解题的思路,并为之努力践行。

据悉,旭辉已完成72亿境内债的展期工作,境外债重组方案已有阶段性成果。为兼顾不同债权人的诉求,旭辉提供了短中长不同选项,用旭辉方面的话来说,就是“短端削债,中端转股,长端保本降息”。

中梁控股也在近日,披露了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进展,其持有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92%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并承诺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在计划会议上投票支持重组计划。

按照中梁控股的预期,境外债务重组生效日期将在明年1月或2月,这也意味着它境外债重组接近上岸。

于去年年底完成境内债整体展期的龙光,不久前也发出了一份拟定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其中给债权人提供了多项选择,包括债券本金支付、债转股、摊销款支付等。

房企在主动化债的同时,大多以优质资产作为硬件,为其基本面的改善做铺垫。

老牌粤系房企富力,投资物业组合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包括甲级写字楼、购物商场、多种零售物业及主题公园等。

截至2023年年中,富力的投资物业组合总建筑面积总共约355.2万平方米,运营中的酒店总建筑面积约为405万平方米。

而中骏也是如此,共持有53个投资物业,总建面约400万平方米,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厦门、杭州及苏州等26个城市,其中27个投资物业已开始营运。这些项目既能部分出售回笼资金,有些又能为后续的经营,做轻资产商管的战略纵深,是它们重振的底盘。

行业调控期内,化债成为了出险房企脱困必须跋涉的路途,能够完成这一步,不亚于为自己和行业竖起一块里程碑。

向上的韧劲

一边化债,一边保交付,这两头不仅需要钱,更要魄力与勇气。掌舵者的态度,决定了企业的方向。

感恩节这天,旭辉官微上特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表达了对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等的感谢,末尾一句“没有从低谷爬起,就不知道什么是勇气”,透着一股向上的韧劲。

旭辉控股董事长林中在朋友圈特地做了转发,配文是:“感谢有你,让我坚持走下去”。

“蹲下来、活下去、站起来”,他以二次创业的心态和毅力,拥抱变化,坦然面对,带领公司抗住压力,专注于化债与保交付。

苦心也终究没有白费,眼下的旭辉,4笔合共71.8亿元的公司债展期成功;境外债务重组方向也基本明朗,尽调与专业分析工作已有阶段性成果。前不久,旭辉与海南农垦集团达成战略协议,涉及地产开发及代建和物管等。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与旭辉类似,融创中国、远洋集团、中南建设、合景泰富、富力地产、龙光地产等,均通过不懈努力,有望在合理的金融政策支持下,实现突围。

例如,今年前11月,融创已交付227个项目,合计约22.7万套、3400万平米,超过去年全年;旭辉于全国54座城市,完成交付超9.4万套;远洋集团于35座城市,累计完成3.8万套住宅交付。而龙光集团在前10月,则累计完成项目交付超70个批次、约3.7万套。

一列列交付数据,像是一份份捷报,都是房企们坚守、奋战一线的成果。

翻开中南建设的官网,新闻几乎全是围绕着“保交付”,关于各个地区、各个项目的交付情况。

无论是董事长陈锦石,还是总经理陈昱含,都很重视交付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南建设交付共计4.5万套房子。而下半年的工作,也是以保交付为重中之重。

尤其关注三四线城市,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南建设可竣工资源总面积约1632万平方米,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约65%。

对于中南置地的前景,陈锦石依然保持着信心:“有些困难是存在的,长期是看好”。他认为,未来会有更多配套政策落地,这将对行业市场主体形成有利支持,而中南建设会尽力抓住这些机遇。

这轮危机当中,中骏集团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直到今年10月,他才在公开市场出现违约操作。在此之前,中骏是为数不多的“零违约”民营房企,也是2023年首批获得中债信增支持、成功发债的房企。

这两年,中骏境内外公开市场按时偿付超过百亿元的债务,实属不易。“既然立愿百年,经历并跨过重大危机,是让企业更成熟、‘更完整’的必经之路。”黄朝阳说。

在这次漫长的地产周期里,我们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房企们,给予那些稳健者更多的守护,让这些灯塔来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那些依旧在艰苦奋战的出险房企,多一些呵护,它们需要打赢的,是一场信心之战。

相关标签:

进深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