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2024丨分化!这些城市新房成交涨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丁祖昱评楼市 6.6w阅读 2024-01-08 09:44

深度分化,成为当前楼市最为典型的特征。

CRIC数据显示,2023年百城新房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降10%和5%。

重要的是,去年新房成交并非每个城市都在下行。

市场弱修复格局下,城市之间走势差异明显。有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下降20%,比如南京、苏州,也有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上升超20%,比如天津、郑州。

另外,从新房成交金额来看,仍有半数城市成交金额同比转正,西安、天津、郑州新房成交金额同比涨20%以上。

本文聚焦一些表现亮眼的城市,正是这些城市,给筑底的楼市增添了一份难得的信心。

2023年,全国百城商品住宅成交规模低位再降,延续筑底行情。

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金额为5.8万亿元,同比下降5%。

纵观近年来百城楼市成交变化,2019-2021年一直保持着高位微增走势,2021年百城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创新高,销售金额达到9.5万亿元。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情开始“急转直下”,低迷走势延续至2022年,当年百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下降超三成。

进入2023年,市场迎来两轮脉冲式复苏,但整体回暖持续性不足。

从月度走势来看,整体呈现出前高中低后稳的趋势。

2023年,楼市出现两轮“脉冲式”复苏,先是2023年2-4月因疫情解封和政策调整带来了一波刚性、刚改需求集中释放,其中3月新房成交4199万平方米,创近2年单月成交新高;而后9-10月,随着认房不认贷、核心一二线城市松绑限购等政策落地,市场又迎来一轮短暂复苏。

实际上,月度成交数据与2022年月度相比并不低,只不过在市场两轮“脉冲式”复苏反衬下略显“低迷”。

百城新房成交规模下降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在下行。

先来看新房成交面积,2023年新房成交面积TOP20城市中,有11城同比上涨,9城同比下跌,上涨城市数量比下跌城市多2个,成交面积TOP5城市同比全线上涨,这五个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西安、武汉和天津。

2023年,新房成交面积最高的是成都,全年成交面积达到18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值得注意的是,TOP5城市成交面积均突破千万平方米。

成交面积TOP20城市中,涨幅最高的城市是郑州,同比上涨32%。另外,排名第二的天津涨幅也在22%。两个城市排名较2022年分别提升6个和2个位次。此外,成交面积跌幅最大的城市是苏州,同比下降22%,南京、沈阳成交面积降幅也在20%以上。

新房成交金额TOP20城市涨跌参半,同比上涨和下跌的城市均为10个,其中,成交金额TOP10城市涨了7个跌了3个,TOP11-20涨了3个跌了7个。

2023年新房成交金额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全年成交金额达到6091亿元,成交金额比排在第二位的杭州多出一个“西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房成交金额TOP20城市中同比转正的有10个,而2022年只有上海1个城市成交金额同比转正。

TOP20城市中成交金额同比涨幅最高的西安,同比上涨26%,天津和郑州紧随其后,成交金额分别上涨25%、20%。成交金额下跌的城市中,长沙、合肥、宁波、深圳、济南和上海降幅均在10%以内。南京下跌幅度最大,全年成交金额下跌了26%。

城市走势差异明显,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热度居前。

从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变动情况看,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去化率超55%。

这个数据非常不容易。要知道,重点监测城市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TOP20城市去化率均值仅为42%。超过平均值的城市有11个,仍有6个城市去化率低于三成。

具体城市来看,北京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最高,达到了71%。上海排在第二位,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为62%,成都第三,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也达到了60%。杭州和西安紧随其后,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分别为59%、58%。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弱修复格局下,北京、上海、杭州等热度转降,后续若无政策利好加码,成交或将面临阶段性瓶颈。

2024年市场还将继续筑底。

短期内市场热度较高的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整体供应量有望持稳或微增,受此影响,热点城市成交热度有望延续,整体成交规模持稳。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出现向好行情的热点城市,也有持续性不足的情况,热度居前的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若无政策利好的持续加码,成交或将面临阶段性瓶颈。

即便是热点城市,仍期待温和的政策利好“保驾护航”,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市场信心。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