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业绩直线下滑,两个老板被“限高”了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靳文雨 12.1w阅读 2024-05-24 17:50

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2022年夏天,一场“拍蒜断刀”的风波曾让张小泉成为众矢之的。

彼时有消费者爆料,使用张小泉的刀具拍蒜,蒜没拍好,刀却断了。随后,张小泉方面回应,消费者使用方法不对,且公司生产的刀具有的不能拍蒜。由此,引发了张小泉的一场舆论危机。

提起张小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将其和剪刀联系起来。但实际上,自带领这个老字号品牌登陆资本市场后,作为董事长的张国标就常常要跟人解释,张小泉不只是卖剪刀。

从业务布局来看,张小泉在以刀剪具产品为主线的基础上,围绕厨房家居场景等进行多元布局,已形成刀剪具品类、厨房五金品类、家居五金品类等三大类产品,并推动产品整体更新换代,连续开发了“大师印”“流线几何”等中高端系列化产品。

张氏“商业帝国”浮出

创始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张小泉品牌,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小泉也是最早一批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

回溯张小泉的发展历史,虽然其实控人为张姓,但却不是“张小泉”的传人,而是通过资本运作而取得的控制权。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张国标创立的富春控股,于2007年出资近1亿元取得了张小泉集团的控制权。后来逐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又花了整整7年时间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的整合,结束品牌纷争。

2017年,张国标开始推进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进程,引入了复星集团、均瑶集团、万丰集团等战略投资人,并于2021年9月登陆创业板。

作为“刀剪第一股”,张小泉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有3人,包括张国标及其弟弟张樟生,还有张国标的儿子张新程。这三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超过50%的股份,并形成了一致行动人。

股权结显示,张小泉的大股东为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8.72%,股权穿透后,富春控股100%控股的杭州富泉投资持有其99.998%股权,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持股0.002%。

张小泉的上市,让“张氏”兄弟所控制的富春控股也暴露于公众视野。公开信息显示,富春控股由张国标和张樟生分别持股80%、20%。其中张国标任董事长一职,同时还是公司法人和实控人,张樟生则担任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据乐居财经查阅,富春控股构建了庞大的商业版图。当前该集团共有对外投资企业23家,控制企业41家,涉猎供应链、教育发展、医疗康养、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由此可见,张小泉也只是张氏家族控制的商业帝国中的冰山一角。

两名实控人被“限高”

张小泉的上市,曾被寄予能借力资本焕发第二春的厚望。不过从其上市之后的表现看,“刀剪第一股”的光环却已黯然失色。

在“拍蒜断刀”危机之后,张小泉的业绩开始直线下滑。据其2023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下滑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滑39.02%,而这是张小泉上市后连续第二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

今年一季度,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1.38%;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66.22万元、686.64万元,同比下降9.58%、11.46%。

另据乐居财经了解,5月10日晚间,张小泉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因借款合同纠纷均被“限高”。

事件起因是去年7月12日,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因项目建设需要与长安银行杨凌支行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3亿元。网营物联杨凌公司以其土地及在建工程提供抵押担保,网营物联控股集团以其所持有的网营物联杨凌公司100%股权提供质押担保,同时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今年5月8日,因网营物联杨凌公司未及时偿付本息,长安银行杨凌支行向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立案,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98亿元;同时,张国标、张樟生等人被“限高”。

二级市场上,张小泉也不被资本看好。乐居财经梳理发现,上市之初,张小泉的股价一度达到38.66元/股,截至今年5月24日,其收盘价为12.41元/股,跌幅超过60%。

相关标签:

见地 家居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