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去年八月份,位于上海徐汇区的斜土街道xh128D-07地块挂牌出让。
这块地的前身,是一块商业用地,原本规划的是盖办公楼。
2021年,小米集团以15.5亿的代价,拍下了这块地,折合楼面价3.1万/平米。
小米打算在此建设上海总部,但拿地后搁置了三年时间,一直没能动工开发。
去年,小米把这块地退还给了政府,重新调整规划,从商办用地改成了住宅用地。
地块价值陡升,再次上架以后,引来开发商争抢——
保利、华润、中海与西安集团联合体、宸嘉发展、越秀地产与象屿地产联合体、招商与徐汇城投联合体、绿城。
经过七十二轮激烈鏖战,触及最高限价,转入摇号环节。
最终,好运气落到了绿城头上,它以逾48亿的代价,摘牌了这块地。
折算下来,平均楼面价13.1万/平米,一举成为全国的单价地王。
上一块全国单价地王,也是出自上海——
2016年,闽系开发商融信中国,与对手厮杀了426轮,以110亿的天价,拍下了上海静安区中兴社区地块。
溢价率139%,楼面价超过了10万/平米。
时隔八年,绿城在上海一出手,打破了融信的地王纪录。
这一轮楼市调整,最早一批倒下的,就是闽系房企。
他们的激进、高杠杆,付出了惨痛代价。
当年拍下上海地王的融信,结局已定,恐怕很难翻身了。
同一个位置,同一块地,改了规划,地价从15.5亿窜到了48亿,楼面价从3.1万/平米,抬高到了13.1万/平米。
一纸规划,价值几十亿。
绿城光是拿地成本,就站上了13.1万/平米,房价需要卖到多贵,才能配得上地王的段位。
它只用了八个月时间,就给出了答案。
这两天,绿城·潮鸣东方取得了预售许可,总共120套豪宅,备案均价19.5万/平米。
据说,这是上海批出的第二贵的新盘预售证,最贵的是翠湖天地六和,备案均价21万/平米。
绿城·潮鸣东方,就是由斜土街道xh128D-07地块开发而来。
在楼市最红火的那些年,为了提高周转速度,万科提出过一个高周转投资模式——
“5968”,也就是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8成,产品必须6成是住宅。
后来,蒙眼狂奔、追求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把万科的高周转模式发扬光大,让整个公司从上到下,上紧了发条。
它提出了一个更疯狂的高周转模式——
“456”,即拿地后4个月开盘,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再投资。
不过,当时碧桂园的“456”高周转模式,主要在三四五线城市推行。
现在,绿城在一线城市,在地王项目上,也玩起了高周转。
单价将近20万的豪宅,拿地后八个月时间入市,绝对非常有效率了。
十一弟看了下,绿城·潮鸣东方取证入市的120套豪宅,户型面积最小的275平米,户型面积最大的585平米。
备案均价19.5万/平米,但在定价策略上,不同的户型和楼层,绿城拉开了很大的价格区间——
小户型豪宅单价大约17.8万/平米,总价将近4900万;
大户型豪宅单价超过26.3万/平米,总价最贵的一套,需要1.54亿。
绿城·潮鸣东方有6套顶层复式豪宅,总价都在一个小目标以上。
其他大多数户型,单价在20万/平米左右,总价需要五六千万才能上车。
相比13.1万/平米的楼面价,绿城开发出来的豪宅单价,均价卖到了19.5万/平米,房价比地价贵了49%。
对绿城来说,绿城·潮鸣东方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了。
这几年,绿城的规模很大,在百强房企榜单上的排名越来越高,但就是赚钱越来越少。
去年,它的销售额2768亿,行业排名第三。
绿城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585亿,最后到手的利润,不到16亿。
总部同样位于杭州的滨江集团,去年销售规模1116亿,行业排名第九。
它的营业收入692亿,还不到绿城的一半,但到手利润超过25亿。
去年,绿城开发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已经下降至不足12%,盈利能力非常拉胯了。
上个月,实在忍不了的大股东中交集团,对绿城动刀了,清洗了核心管理层。
去年八月份,拍下斜土街道xh128D-07地块时,绿城还是由张亚东为首的职业经理人牢牢掌控着。
现在,等到绿城·潮鸣东方入市时,张亚东已经从一把手的位置上被拿掉了,中交集团换上了自己人。
八个月时间,物是人非——
这块地王的主人,还是绿城,但却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绿城了。
本文来源:拾遗地
来源:拾遗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