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时代,上市企业能够提供的确定性回报,恰恰是资本市场最稀缺的资源。当前家居行业业绩普遍承压,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菲亚”,002572.SZ)却给投资者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在净利润上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拿出超过10亿元的“真金白银”大手笔分红,股息率近7%,如此高的股息率在A股上市公司中都十分少见。
4月28日晚间,索菲亚发布了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4.94亿元,同比下滑了10.04%,而归母净利润达13.71亿元,同比增长8.69%。索菲亚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指出,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10元(含税)作为年度现金分红,预计分红总额10.63亿元(含回购金额),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77.54%。
穿越周期的硬实力:14年分红64亿的"长期主义"
回顾过往可以发现,这是索菲亚连续第三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同时,2024年的13.71亿元的净利润数据,也创下索菲亚上市以来的年度净利润历史新高。在利润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索菲亚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用“真金白银”回馈股东和投资者,2024年分红方案更显魄力。
按照索菲亚4月29日收盘价15.35元/股,总市值147.83亿元的数据测算,索菲亚2024年的股息率近7%,显著高于固收类资产收益水平。自 2011 年以来,索菲亚连续 14年(含 2024年未实施分红方案金额),已累计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达64.02 亿元(含回购金额)。
上述数字背后,是索菲亚对“长期主义”的践行,也是资本市场稀缺的“低风险、高回报”范本。在不确定性充斥的市场环境中,索菲亚以高比例的分红政策,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回报,成为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4年家居行业仍然整体承压,行业面临需求疲软、竞争加剧、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至12月,我国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7459家,实现营业收入6771.5亿元。面对全行业营收增速0.4%、利润下滑0.1%的困境下,索菲亚如何做到净利润连续三年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索菲亚的底气何在?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提质增效”成为索菲亚实现破局的关键。
一是“提质”,精准制导的多维战力。索菲亚通过多品牌战略协同,深耕细分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索菲亚+米兰纳+司米+华鹤”四大品牌矩阵覆盖中高端、大众、轻高定及中式细分市场,不断优化产品设计,让每一款产品都能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尽管家居行业总体需求疲软,但索菲亚通过差异化定位支撑了各品牌在细分市场实现稳步增长,避免单一市场波动对总体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索菲亚大力推进渠道改革,海外渠道和整装渠道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海外渠道通过优化客户结构、深化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实现了收入贡献持续保持稳定。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全球顶级开发商和承包商合作,为22个海外经销商/地区约80个工程项目,提供一站式全屋定制解决方案,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
整装渠道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渠道之一。2024年,公司全面深化布局整装渠道,加大装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构建一体化整装交付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集成整装事业部已合作装企数量280个,覆盖全国202个城市及区域。
二是“增效”,刀刃向内的效能革命。财报显示,索菲亚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的管控也是关键因素。
索菲亚2024年销售费用为10.11亿元,同比减少约1.15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3.74亿元,同比减少了3879.19万元;财务费用更是由2023年的5345.81万元降低至2024年的-1051.69万元。
索菲亚表示,去年销售费用同比降低,公司在销售方面的投入更加精准;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119.67%,主要得益于财务管理优化带来的利息收入增加,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提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可以发现,索菲亚一方面通过多品牌布局、渠道深耕战略开拓业绩增长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则以费用管控为抓手,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从“青春少艾”的少年,逐步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栋梁,为家居行业下行周期中的企业提供了“提质增效”的参考样本。
索菲亚表示,接下来公司将以更坚定的姿态驶向星辰大海。
具体来看,2025年的发展战略将聚焦三大核心:一是聚焦核心战场,全域推进“1+N+X”战略,渠道下沉细分市场,以“产品+服务”构建差异化优势,同步拓展海外增量;二是推进数智技术,业务深度融合AI技术提升效率、优化体验;三是强化组织韧性,以成本管控与协同增效夯实经营底盘,打造敏捷组织支撑可持续发展。
当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索菲亚用提质增效的双螺旋模式,开创了家居产业升级新路径。其7%股息率不仅是财务实力的彰显,更预示着中国制造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战略转身。而高比例分红和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的利润表现,既是索菲亚对股东承诺的兑现,更是企业稳健经营、持续盈利的明证。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