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联银行2024年业绩“雪崩”:巨亏5.9亿,不良率飙升至2.77%,成民营银行首例亏损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证券之星 8949阅读 2025-05-22 14:02

证券之星 赵子祥

作为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以及全国四家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存贷业务的互联网银行之一,亿联银行曾凭借独特的业务模式和创新理念,在金融市场崭露头角,备受瞩目。

证券之星注意到,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亿联银行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去年净利润巨亏数亿元、不良率飙升超过2%,不良贷款余额飙升至超过6亿元,资产质量显著承压。同时股东层面正经历动荡,种种困境使其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业绩雪崩式下滑,盈利水平急剧恶化

从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亿联银行的业绩状况可谓触目惊心。营业收入虽然较上年度微增2%,达到了10.91亿元。但是全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骤降,其中净利润巨亏达5.9亿元,较2023年的1.40亿元下跌超500%。

此外,扣非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经营性现金流等几乎所有的财务指标和会计数据,均为负值,去年的业绩状况可谓雪崩式下滑。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在19 家民营银行中,亿联银行也是唯一一家录得亏损的银行。事实上,从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同比下滑8.47%、24.48%和1.72%。虽然2024年全年营收扳回一局,但总体业绩态势依然是萎缩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极具恶化。

此外,亿联银行的资产规模缩水情况也很严峻,截至去年末,资产规模降至408.22亿元,同比下降21.15%。

主要业务方面,去年亿联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9.52亿元,相比2023年的8.73亿元,同比增长9%,然而,非利息净收入却出现明显下滑,2024年为1.38亿元,较2023年的1.92亿元,同比减少达28%。

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率大幅攀升

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然而亿联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担忧。截至2024 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61%飙升至2.77%。

证券之星注意到,截至2024年末,亿联银行正常类贷款占比减少,同时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均显著上升。

其中,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10%增至4.70%;次级类贷款占比从0.59%上升到了1.48%,损失类贷款则从0.20%涨到了0.37%。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贷款余额较去年增加了1.32亿元,达到了6.74亿元,不良贷款率的增幅也达到了72.05%。

此外,去年亿联银行拨备覆盖率降至153.02%,逼近不低于150%的监管红线,成本收入比从2023年末的44.85%降至40.54%;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升至6.67%,单一最大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同样上升到了11.90%,均朝着监管红线迈进。

不良率的上升和拨备覆盖率的下滑,反映出亿联银行在风险控制和资产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部分行业风险不断暴露,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亿联银行显然未能有效应对,导致资产质量持续恶化,进一步侵蚀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增加了经营风险。

股东层面动荡,股权结构稳定性受冲击

业绩和资产质量同步恶化,亿联银行的股东层面同样危机四伏。其大股东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陷财务困境。

今年1月,中发集团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集团和法定代表人被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中发集团涉及三起案件,立案日期均为2024年9月,被执行人还包括其旗下永泰房地产、中发优年健康,涉案总金额约32.82亿元。

此前,中发集团在投资恒大和宝能项目上累计亏损接近200亿元,旗下超过50笔股权被冻结,其持有的合众人寿约46%的股份也已被冻结质押,处于资产抵债境地。

虽然目前亿联银行股东名单上已不见中发集团字样,第一大股东变更为吉林晟卓,但其实控人仍是中发集团实控人戴浩。若中发集团的股权因债务问题被拍卖或转让,亿联银行将面临股东结构的重大重构,这极有可能引发管理层和业务团队的变动,进而对银行的日常运营和战略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此前亿联银行第三大股东吉林华阳已在转让6.6%的股权,并计划在剩余股权解禁后继续出售。股东层面的频繁变动和不确定性,无疑给亿联银行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来源:证券之星

相关标签:

银行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