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第一股”大湖股份白酒业务陷困局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134阅读 2025-07-26 18:59

7月24日,被誉为“淡水鱼第一股”的大湖股份(600257.SH)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湖股份营收下滑14.4%至4.26亿元,亏损面较上年同期有所缩窄,归母净利润亏损257.16万元,同比减亏1128.08万元。

大湖股份2000年登陆沪市主板,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淡水养殖上市公司。目前,公司以向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为长远战略,业务划分为以水产品、白酒为主的健康产品,和以康复、护理为主的健康医疗两大板块。其白酒产品包括“德山德酱”“御品德山”“秘藏德山”“滴水洞”“德山大曲”五大系列,涵盖酱香型、浓香型、兼香型三大香型。

尽管大湖股份蹭上“预制菜”“白酒”等热点概念,曾多次连板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但白酒业务在市场的存在感却越来越低。其手握的常德酒厂(现湖南德山酒业有限公司,下称“德山酒业”)成立于1952年,是建国后湖南省第一家国营酒厂,曾与酒鬼酒(000799.SZ)比肩,更是武陵酒的孕育源头。

德山酒业历史文化深厚,“德山牌”自创立以来从未间断生产,现存1000多口千年老窖池,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老窖池群之一。1959年,德山酒业酿出湖南第一瓶浓香型德山大曲酒,20年后,酱香型白酒武陵酒也成功面市。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大湖股份历史公告发现,早在上市第二年,大湖股份便进军白酒市场,设立常德德山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现常德德山酒业营销有限公司,下称“德山营销”),与德山酒业合作销售白酒。当年,德山营销白酒销售收入高达6020.52万元,占总营收37.21%,是大湖股份三大主营业务中收入最高的板块。此后,大湖股份将白酒业务扩大至生产端,2011年12月对德山酒业实现全面控股,全力发展白酒和水产主业。

然而,数十年过去,与德山酒业同源或同期诞生的湘酒有着不同的境遇。1980年“武陵酒”车间从常德酒厂分离,成立独立的武陵酒厂,后来多次易主,2018年投向老白干酒(600559.SH)怀抱后,收入利润贡献明显提升。酒鬼酒(前身为吉首酒厂)也曾辉煌一时,后历经波折,2014年央企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入主后经营重回上升轨道。背靠珍酒李渡(6979.HK)的湘窖深耕省内市场,区域渗透率和认可度较高。

相比之下,德山酒业际遇逊色不少。其背靠的股东主营业务分散,并非实力雄厚的央企,“德山牌”虽顶着湘酒阵营中唯一获得“中华老字号”殊荣的光环,实际上却陷入发展瓶颈,已脱离湘酒第一阵营。2022 - 2024年,大湖股份白酒营收总体呈下滑趋势,分别为1.36亿元、1.43亿元、1.04亿元。2024年,酒鬼酒、武陵酒和湘窖的酒类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4.15亿元、10.99亿元、8.02亿元。

大湖股份认为,2024年白酒业绩下滑是由于大型酒企凭借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挤压本地酒企市场空间,且受市场经济影响,商务宴请、聚会等白酒消费场景减少。今年上半年,大湖股份白酒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7%至4020.26万元,营收占比不到10%,销量下滑原因是“公司白酒产品受消费降级以及区域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

7月26日,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过去区域名酒靠超值性价比生存,如今伴随一、二线名酒渠道下沉和价格倒挂,区域名酒厂已失去性价比优势。中高端白酒建立心理价位预期需要时间和资源,且白酒行业渠道结构和营销方式变化大,庞大的渠道陈列费用和流量营销成本是德山酒业等中小型酒厂难以承受的。肖竹青认为,德山大曲在湖南白酒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但因种种原因错过白酒黄金十年,目前想重返辉煌非常艰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