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3 日,摩根大通亚太区股票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光伏行业的报告,聚焦 “反内卷” 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市场动态。报告通过与约 50 位投资者的一对一交流,揭示了行业情绪的重要转变,以及大全新能源(DQ.US)在当前环境下的投资价值。
一、投资者结构生变:长线资金入场,对冲基金退居次位
近期,摩根大通与近 50 位投资者就中国光伏行业及 “反内卷”、供给侧改革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值得注意的是,长线投资者(LO)占比接近一半,这与过去 12 个月形成鲜明对比 —— 此前光伏行业因供给侧改革传闻反弹时,对冲基金(HF)是绝对的主导力量。
这一变化表明,市场对光伏行业的关注从短期投机转向更长期的价值考量,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为行业情绪企稳奠定了基础。
二、政策预期:短期难有剧烈干预,产能过剩缓解仍需时间
尽管投资者普遍认为政府有必要解决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产业链在为全球能源转型做贡献的同时面临现金亏损),但多数人对短期出台重大政策持谨慎态度。
核心原因在于:
2022 年以来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存量规模庞大;
缺乏有实力的国有企业牵头整合,供给侧改革难度较大。
目前投资者讨论最多的潜在解决方案是 “多晶硅企业成立整合基金,效仿 OPEC 模式调控产能”,但市场对政府是否会提供资金支持、方案可行性及实施时间存疑。
三、情绪范式转变:从持续估值下调到区间震荡
报告指出,光伏行业正迎来情绪的 “范式转变”:过去 24 个月,市场预期行业将持续估值下调;而现在,不少投资者认为行业将进入区间震荡阶段。
这一转变的关键信号是:高层已明确表达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尽管问题棘手,但中央及各部门仍在不断尝试各类解决方案。这种政策层面的积极姿态,让市场对行业底部形成预期。
四、重点标的:大全新能源风险回报最优
摩根大通强调,大全新能源是其覆盖标的中风险回报比最具吸引力的公司,多数投资者对此表示认同。
核心逻辑包括:
估值优势:当前市净率(FY25E P/BV)仅 0.4 倍,远低于历史 0.8 倍的水平,2025 年一季度甚至出现负企业价值;
财务稳健:净现金规模领先,抗风险能力强;
成本领先:作为行业成本控制标杆,在行业整合周期中具备竞争优势。
无论短期出台剧烈 “反内卷” 政策,还是行业整合需 2-3 年时间,大全新能源均能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五、其他新能源标的点评
金风科技(Goldwind,02208)、东方电缆(Orient Cables,603606.SH):基本面强劲,但二季度业绩可能承压,或为入场提供机会;
新能源发电企业:长江电力(600900.SH)被视为防御性优选;部分投资者认同对龙源电力(00916)的估值判断,及对中广核电力(CGN Power,01816)下调至 “中性” 的评级。
结语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情绪转变的关键节点,尽管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但政策探索与市场结构优化已悄然展开。对于投资者而言,大全新能源凭借估值、财务与成本优势,成为把握行业转型机会的优选标的。
来源:智通财经网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