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物业管理深陷同质化竞争与周期性波动之际,金茂服务以能源运维业务开辟全新赛道,构建起技术驱动、低碳引领的增长新模式。这项业务不仅是金茂服务的战略护城河,为其开辟技术密集型服务新赛道,更是中国物业行业向高技术含量发力的先行样本。
技术破壁:破解行业痛点的能源运维体系
物业管理行业长期面临两大困局——传统设备运维依赖人工经验导致能效优化滞后,而新兴科技系统因技术壁垒难以规模化落地。
而科技住宅中的科技运维系统,则是物业服务在高端服务领域中的一个行业壁垒很高的服务领域。在科技住宅项目交付后其地源热泵、新风机组、板式换热器等科技系统所需的设备运营与维护业务,是属于住宅项目交付后的持续性服务,对于保障业主使用体验、延长建筑物及设备设施使用时间、为物业建筑保值升值起到关键作用。
这一技术体系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于多重维度:以金茂产品为例,在硬件上,其毛细管网辐射系统等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以达到0风感、0噪音,均匀辐射控温,温差波动≤0.5°C,营造无风感科技、静默节能的空间体验。同时这项技术适配多场景,覆盖住宅、商写、公共空间等。软件上,该系统如果故障将导致室温失衡或威胁空气质量,因此客户对7×24小时专业维护具有不可妥协的刚性需求,后续运维的专业水平和持续能力至关重要。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点评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绿色与智慧正在重塑人居价值内核。
商业重构:脱离周期规律的“技术赋能”模式
与传统物业依赖人力密度的增收逻辑不同,能源运维业务构建了独特的技术锚点经济模型,不同于传统物业管理的逻辑,能源运维业务不受制于周期、经济价值稳定性强,使物业服务公司增补了除劳动密集型收入外的技术性收入这一底层经营逻辑。
这一点上金茂服务具备超越行业水平的服务能力,其平台层的“3521”能源管理系统逐步在承接业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行业标杆水平。同时,在节能方面,上海金茂大厦通过推行其管理体系,实现102项节能改造落地,打造空气品质标杆,项目获评“2024中国物业低碳运营领先企业”称号。2024年,金茂服务写字楼客户满意度高达100%,进一步印证金茂服务技术服务的不可替代性。
收益端,金茂服务的低碳运维正重新定义服务标准,通过打造“低碳供热网格化方案”、定制空气服务,溢价率显著提升,不仅提高了收益,也进一步提升服务价值。值得关注的是,技术授权模式更使得金茂服务的客户复购率显著提升,形成可持续收入流,构建商业模式正循环。
例如,其能源运维业务通过“低碳供热网格化方案”等标准化产品包,向商写、产业园及政府公建输出,技术复用性打开千亿级城市更新市场。
展现社会担当: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金茂服务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以实践展现社会担当。2024年,金茂服务ESG绩效领跑行业,其卓越表现获得行业高度认可,斩获包括“2024中国物业管理上市公司领先企业-ESG可持续发展TOP10”、“2024中国物业社会责任贡献领军企业”、“2024中国物业低碳运营领先企业”、“2024中国物业服务满意度领先企业”等多项权威奖项。在25年度万得(WIND)ESG评级中由BBB级提升至AA级,这标志着金茂服务的ESG管理效能已迈入行业领先梯队。
在环境维度,金茂服务交出了亮眼答卷。全年实现重大环境负面舆情事件0起,一般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0起,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100%。此外,金茂服务还通过制定《金茂服务气候和环境保护政策》,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等制度,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服务运营的全流程之中。
这一系列成绩充分体现了金茂服务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4月,金茂服务收购金茂绿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收购完成后,金茂服务将实现业主端物业服务与能源运维的一体化运营,提升经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并巩固项目稳定性。同时,能源运维业务作为"绿色"标签,将强化全链条竞争力,在科技住宅领域树立标杆服务项目,加速拓展科技住宅、非住业态及能源管理服务市场,为中长期战略目标培育差异化竞争力并提供业绩增长支撑。
此次收购是金茂平台旗下公司一次深入的业务整合,标志着金茂服务与中国金茂战略协同的深化,是锚定"五年再造新金茂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夯实"1245"战略中"能源管理"核心业务线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中国金茂"一核•三聚焦"战略中"聚焦精品持有与高端服务业务,加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部署。未来,金茂服务将作为金茂旗下主要的轻资产服务公司负责项目交付后的全方位业主服务工作,为业主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
金茂服务的能源运维实践,本质是以物理系统为躯干、数字智能为神经、低碳理念为灵魂的行业革命。当行业深陷内卷、面临诸多难题时,金茂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与收购整合,占据科技住宅运维制高点。在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金茂服务持续探索定义物业管理新的价值内核,将能源运维的“技术护城河”转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共同体”,重新书写物业行业的价值坐标。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