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曙高科3D打印创新领跑全球智造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652阅读 2025-08-13 09:55

Ai快讯 近日,记者走进华曙高科展厅,仿佛置身小型工业博览会,汽车配件、航空部件、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展品琳琅满目,它们虽“跨行”“跨界”,却都出自3D打印。

从湖南大学科技园里一间“违章搭建”的铁皮棚子,到如今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华曙高科用16年完成惊人跨越。创始人许小曙博士带领团队攻克增材制造领域“卡脖子”问题,自主开发全套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软件系统,在全球率先构建起集装备、软件、材料、工艺及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工业级增材制造自主创新完整技术体系。

在华曙高科,一块低空飞行器专用金属部件彰显3D打印魅力。金属板中间布满按规律排列、细密的孔洞,重量大幅减轻。华曙高科董秘刘一展表示,传统金属浇筑工艺无法生产这样的部件,这背后是工业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

3D打印如同“聚沙成塔”的魔法,也被称作“增材制造”。如今,其应用早已不止于航空航天等“大国重器”。如金属打印的鞋模,能最大程度保留精细力学结构;发动机喷嘴上的细密纹路可提高燃烧能效;仿生医疗器械上的孔洞能为毛细血管生长预留空间。

在华曙高科生产车间,透过观察窗可看到,特制材料粉末被均匀铺开,红色激光束闪烁跳跃,一层又一层,粉末最终精确熔融烧结在一起。工作人员介绍,工业零部件强度要求高,需一体成形,激光配置、打印速度等都会影响产品合格率。

除打印设备,打印耗材同样关键。华曙高科针对鞋模行业需求,推出业内首款可3D打印材料——ST1,在其他领域也已开发超40种打印材料。

华曙高科的故事始于创始人许小曙报效祖国的梦想。2009年,许小曙创立华曙高科,在约200平方米的厂房角落开始初始研发。创业最初两年艰难,几乎没有收入,但团队从零起步,逐渐培养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发骨干。

2012年,公司推出第一台高分子激光烧结设备FS401P,成为世界上第三家该项设备制造商,随后又成功研制出选择性激光烧结尼龙材料,成为世界上第二家该类材料制造商。如今,华曙高科深耕增材制造核心技术,产品销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许小曙强调科研创业需专注,他认为要把精力投入到想做的事上,做到极致。

2012年,第一台设备落地后,团队面临资金用完、未来迷茫的困境。关键时刻,时任湖南省主要领导协调各方相助。2013年8月,占地48亩的华曙高科增材制造产业园动工,13个月后落成竣工。

2023年4月17日,华曙高科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有了资本市场加持,研发团队有了更多资金。财报显示,2024年,华曙高科费用化研发投入金额为988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20%。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与软著超650项。

截至2025年年初,华曙高科增材制造设备在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1200台。如今,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新园区已正式启用。

从科研之花到产业之果,华曙高科的故事是区域孵化与资本市场扶持的产业接力。许小曙坚信,随着市场和技术的成熟,工业3D打印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爆发期。《Wohlers报告2025》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在840亿美元至1450亿美元之间,这对高端制造业而言,是“一条通向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