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中国经营报》消息,在发布控制权变更消息后,佳创视讯(300264.SZ)受到广泛关注。8月4日,佳创视讯停牌,开始筹划控制权变更事宜;8月10日,公司披露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由陈坤江变更为毛广甫与李莉夫妇;8月11日,佳创视讯复牌,盘前竞价阶段一度涨停,当天收跌0.73%,次日继续下跌2.06%,8月11日 - 15日,股价基本呈震荡下跌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毛广甫、李莉夫妇并非首次亮相资本市场。多年来,二人执着推动旗下锂电设备企业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能股份”)冲击上市,但均未成功。瑞能股份曾于2015 - 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交易,2021年6月申报创业板,历经三轮问询后,于2022年6月撤回申请材料;2023年12月再次启动上市辅导,2025年4月,国信证券终止对其辅导工作,称瑞能股份对股票发行上市事宜另有安排。
虽然二人成功入主上市公司,但佳创视讯已连亏六年、负债率高企,未来经营压力严峻。
实控人“有序撤退”
8月10日晚间公告显示,8月7日,陈坤江与李莉、毛广甫签署《控制权变更框架协议》。李莉拟受让陈坤江持有的4.6564%股份,陈坤江协助其寻找其他股东转让0.3436%股份。同时,陈坤江将剩余13.9692%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毛广甫行使,转让价格等条款另行约定。此外,李莉、毛广甫或其关联方将认购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定增数量不超6786.01万股,募集资金不超3.5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然而,今年4月22日,佳创视讯曾公告拟向陈坤江发行不超3560万股股票,募资不超1.4亿元,目的是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债务压力、巩固实控人地位。短短四个月实控人就发生变更,原因引发关注。
济安研究院研究员万力指出,佳创视讯本体业务盈利能力弱、净资产持续被侵蚀,控股股东虽有意“巩固”,但可能缺乏“增持”资源与能力。引入外部资源方既能缓解资金压力,也可能为公司寻找新业务突破口,对原实控人而言是“有序撤退”策略。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思远认为,一是佳创视讯财务压力远超预期,定增募资不足以覆盖债务;二是公司行业转型失败,传统广电业务毛利率下降,新兴业务收入贡献有限,原实控人或判断行业窗口期关闭,且陈坤江年龄较大有退出意愿;三是新实控人旗下瑞能股份正在推进IPO,通过控制权变更,佳创视讯或成为新能源业务上市平台,为后续资产注入铺路。
负债率接近90%
公开资料显示,佳创视讯业务分为音视频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及服务、游戏及云服务、VR业务产品及服务四大类。但公司面临严峻经营压力。
从2019年开始,佳创视讯每年亏损,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 5805.43万元。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解释,亏损原因包括传统业务毛利率下降、新兴业务收入下滑、研发投入占比高。万力指出,公司连续六年亏损是长期、多维度结构失衡的结果,商业模式存在结构性“造血功能缺失”,其近97%的收入来自广电系统集成业务,但2024年该板块毛利率仅3.55%,远低于A股信息服务行业平均水平。
张思远也指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2024年广电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23.22个百分点,低毛利率业务收入占比上升拖累整体利润率。
与长期亏损对应的是紧张的现金流和高企的负债。从2020年到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为负值,2024年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89.15%。
张思远表示,现金流紧张原因包括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成本支出刚性大于收入增长、融资活动现金流波动大。万力分析,资产负债率升高一是因为净资产被亏损侵蚀,过去八年累计亏损约5亿元;二是经营资金依赖外部融资,2022 - 2024年融资节奏加快,短期流动性风险突出;此外,营收结构导致的资金沉淀问题,也推动了对外部负债的依赖。
记者就佳创视讯实控人变更及经营业绩等问题致电公司并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回复。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