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陷高价争议,转型能否挽回信心?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858阅读 2025-08-16 05:45

Ai快讯 近日,百果园集团因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的一段视频回应陷入舆论风波,同时其经营业绩也暴露出更深层的危机。

8月10日,余惠勇在视频中称百果园“不会迎合消费者”,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并强调商业只有“利用消费者无知”和“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种模式。这一言论被网友批评为“傲慢”,相关话题在微博获得1.1亿阅读量,“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一度登上热搜第一。尽管百果园回应称视频被“断章取义”,但公众对其“高价低质”的质疑已难以平复,“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成为网络热梗。8月11日早盘,公司股价应声大跌近7%,虽收盘跌幅收窄至0.57%,但距市值最高点已缩水70%以上。

实际上,消费者对百果园“高质高价”定位的质疑由来已久。2024年“3·15”期间,湖北经视曝光百果园武汉门店存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充当鲜果销售、以次充好等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百果园的投诉已超2200条,其中“坏果不赔”等问题成为消费者集中反馈的痛点。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百果园深陷舆论漩涡,根源在于其“说教式”营销,忽视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且高价与品质不匹配的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信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百果园的“分级定价”模式虽在商业上有合理性,但水果品质差异难以直观感知,易被质疑为“溢价收割”。

在舆论风波背后,百果园的经营数据揭示了更深层危机。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百果园总收入为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86亿元,公司毛利率从11.5%降至7.4%,主要原因是推行“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带来的短期让利及品牌投入增加。2024年,百果园的零售门店数量净减少966家,仅剩5127家,其中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锐减至5116家,占比仍高达99.8%。

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认为,消费者认为百果园水果价格偏高,抑制了购买意愿,且总部盈利依赖加盟商,市场低迷时双方利润都会受挤压。同时,高品质的生鲜超市和社区生鲜连锁店等都在分流客户,百果园的供应链优势在资本加持的巨头面前逐渐削弱。江瀚也提到,当前消费市场理性化,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百果园高端定价策略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余惠勇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

面对业绩下滑和舆论压力,百果园在2024年启动了战略转型,核心战略是“高品质与高性价比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推出“高品质性价比口碑战役”,包括“好果报恩”活动等。方正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这一战略转型是顺势而为,且已取得一定成效,2025年上半年,百果园实现同店销售持平,客流预计同比增长双位数。不过,百果园也在经历转型阵痛,2024年销售费用为6.05亿元,同比增长约25.5%。

业内专家建议,百果园可以借鉴国外高端水果品牌的做法。如日本千疋屋定位奢侈水果店,提供独特体验;爱蒂宝将水果做成礼品销售并做定制化服务。也有国外高端水果品牌通过技术构建自身护城河,如T&G Global与Roc Partners合作扩大新西兰优质苹果出口规模。文志宏指出,国外高端水果多以超市形式经营,与百果园社区生鲜店形式不同,未来百果园可加强供应链建设,压缩成本,打造优势王牌水果品类。

记者致电百果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不方便回复”。后续百果园能否成功转型,走出困境,仍有待观察。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