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智能上半年营收增16.8%:持续探索语音交互与具身智能的融合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IPO早知道 2370阅读 2025-08-26 21:58


七牛智能日前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智能硬件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灵矽AI”。

据IPO早知道消息,七牛智能(2567.HK)于8月26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中期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七牛智能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16.8%;经调整EBITDA大幅收窄64.6%至-350万元;平台开发者用户数量突破160万。

七牛智能CEO许式伟表示:“从技术层面到产业生态,AI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随着AI从云端向终端延伸,从虚拟世界向物理世界渗透,云计算正向智算集群构建、边缘推理能力升级等方向演进。七牛智能始终以对开发者需求的洞察力为立身之本,在音视频云能力和AI推理算力基础上发布‘灵矽A’,提供从云到端的AI兼容能力。未来,七牛智能将持续构建多模态AI应用能力,赋能AI创客,打造AI应用生态。”

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稳健增长
AI收入已初具规模

从收入结构来看,MPaaS(音视频平台即服务)仍为七牛智能主要业务收入来源,通过全球广泛网络覆盖、全面节点监控及实时智能分配等为客户提供低延时、高稳定性和高可用性的网络服务,七牛智能以较低冗余率实现高可靠性的存储服务,构成了MPaaS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石。今年上半年,七牛智能MPaaS业务实现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16.4%;付费客户平均贡献8,434元,同比增长16.5%。

而另一大业务构成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具备上线快、易拓展的热点,能够以零代码或低代码开发服务实现较高的数据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客户场景化创新的敏捷能力,得益于客户业务的增长,APaas解决方案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实现2.2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4.4%。

不可否认的是,AI 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科技格局,其对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已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产业生态系统重构——IDC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已有63%的企业将AI工作负载部署于本地或混合云环境,且云端部署的算力中推理算力占比已达58.5%,预计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62.2%。

换言之,AI正从传统的“辅助工具”进化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数字伙伴”,从云端能力向终端延伸,从虚拟世界向物理世界渗透,因此推动云计算向智算集群构建、边缘推理能力升级等方向演进。

而作为AI技术及开发者生态的赋能者,七牛智能现已构建了涵盖AI算力资源、AI大模型平台与音视频AI应用的全栈产品能力和解决方案,持续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

据财报披露,七牛智能的AI扩张已初显成效——今年上半年,七牛智能AI相关收入1.84亿元,占总收入22.2%。8月初,七牛智能AI大模型用户量突破10,000人。

正式推出「灵矽AI」端侧AI交互平台
抢占具身智能爆发先机、重塑估值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七牛智能日前还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智能硬件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灵矽AI”,以自然智能语音对话能力、无缝接入的多模型能力和丰富的MCP生态,让创作者不再受限于算法壁垒与硬件算力,专注用想象力拓展智能边界,让人机交互方式更自然,让AI技术更可及。


简而言之,灵矽AI要让任何硬件设备都能拥有像真人一样的自然对话能力,构建从硬件到软件、从开发工具到应用市场的完整AI语音交互生态,并有望在教育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率先落地。

其中,具身智能赛道的想象空间无疑颇为可观——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Canalys则预计2025年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达5.33亿台,反映出AI从云端向终端使用者渗透的明确趋势。

不过,端侧互动能力不足、反应迟缓、机械式语音、多模态感知与反馈脱节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这意味着,“灵矽AI”在互动层的核心技术优势,或将助力具身智能企业在人机互动价值链中占据关键节点。

当然,七牛智能之所以能率先布局端侧AI交互平台,还是得益于其已积累的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具体到“灵矽AI”而言——在上游,灵矽AI支持DeepSeek、通义千问、豆包、智谱AI等主流第三方大模型的无缝接入,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场景需求灵活选择最适合的大模型能力;在硬件兼容性方面,灵矽AI全面支持主流芯片平台,并提供完整的软件SDK方案,满足不同开发场景的需求;在下游,七牛智能的MCP生态构建应用分发体系本身就是其核心优势,加之数据回流,从而形成正向循环的业务飞轮。

可以期待的是,一旦“灵矽AI”的商业模型跑通,七牛智能将不仅仅是一家云厂商,更可以被视为一个AI平台模式——收入模式更多元、毛利更高、生态更为丰富,进而促使七牛智能的价值获得进一步重估。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