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国资入主尚不足一月的黑芝麻(000716.SZ),其控股股东便遭遇被动减持情况。
9月4日晚,黑芝麻发布公告称,依据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黑五类集团”)持有的320万股股份将于2025年9月26日至2025年12月25日被强制减持。本次强制执行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42%,执行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若按最新收盘价6.52元计算,黑五类集团此次套现金额约为2086.40万元。截至9月5日收盘,黑芝麻报收6.52元/股,跌幅1.36%,市值约49.1亿元。
此次强制执行可追溯至九年前。2016年,中铁建设集团与南昌市容州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承建容州港九城二期部分工程。2021年,黑五类集团加入并与中铁建设集团签订补充协议,对该工程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提供担保金1亿元。同年,中铁建设集团诉至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南昌容州支付工程款、利息及保全保险费,黑五类集团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责任。2024年10月,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南昌容州支付工程款1853.51万元、返还质保金164.32万元及利息,黑五类集团对上述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黑芝麻方面表示,本次强制执行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也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黑五类集团目前仍是公司控股股东。截至2025年上半年,黑五类集团持股2.2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25%。财经人士屈放认为,控股股东股份被强制执行会对公司有影响,但因股份占比较少,影响有限,可能对现金流产生一定影响。公司要及时披露信息,确保独立经营,防止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自身问题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从产品端和渠道端来看,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老国货品牌正处于转型关键节点。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消费者需求转变等因素,长久依赖线下渠道的黑芝麻有些力不从心。2025年上半年,其传统销售渠道经销商数量锐减211个至1660个。在半年报中,黑芝麻指出,渠道变革加快,传统零售渠道下滑,渠道碎片化加剧,导致整个行业传统经销商销售业绩下滑,利润空间压缩,部分实力较弱的经销商退出市场。相应地,其在传统销售渠道、出口渠道的毛利率和营收均下滑,毛利率分别为21.65%、15.58%,同比下滑1.82%、1.72%;营业收入分别为4.91亿元、4573.49万元,同比下滑6.44%、6.67%。产品方面,黑芝麻目前有“冲饮系列”“直饮系列”“黑养黑系列”三大品类,其中冲饮系列是今年上半年唯一销售量下滑的品类,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减少2.45%至156.4万件,库存量同比增加13.35%至12.57万件。黑芝麻表示,库存量上升主要受线下传统渠道持续下滑影响,市场需求预判偏乐观,制定了较高生产计划以保障供应。
面对主营产品市场表现“降温”,反映出的产品更新迭代缓慢、渠道端护城河薄弱等问题,黑芝麻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在今年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大健康”“药食同源”相关内容频繁被提及。半年报显示,除传统产品外,公司正在布局具备保健品资质的黑芝麻糊产品业务,重点经营“健”字号南方牌黑芝麻糊,该产品具有“调节血脂、延缓衰老”保健功效。同时,黑芝麻还透露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一系列黑色健康休闲食品,瞄准“大健康”赛道。
今年8月8日,黑芝麻正式引入国资,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与广西旅发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1.5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0%的股份转让给广旅大健康。天眼查显示,广旅大健康是国有全资企业,旗下投资企业涵盖文旅、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领域。屈放认为,国资进场后,在资源、渠道和公司稳定经营方面会有明显提升,未来广旅大健康可能与黑五类集团形成产业协同,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享或资源优势倾斜。
针对黑芝麻控股股东被强制执行、上半年业绩表现以及未来在大健康领域的业务布局等相关事宜,时代周报记者9月5日向黑芝麻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