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家国有大行参与村镇银行“村改支”由于你提供的信息中没有具体年份,我根据当前日期补充了年份“2025年”。如果你能告知正确年份,我可以生成更准确的。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4w阅读 2025-09-06 17:32

Ai快讯 9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农业银行获批收购厦门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并设立农业银行厦门大同支行。这是继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之后,年内第三家启动旗下村镇银行改革的国有大行。

据悉,厦门同安农银村镇银行于2012年6月27日正式开业,注册资金为1.5亿元,由农业银行总行直接投资和管理,是厦门市首家村镇银行。此次收购改建后,农业银行厦门大同支行将承接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

今年6月23日,工商银行率先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工商银行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成为首家启动“村改支”的国有大行。9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解散,“村改支”进程完成。8月8日,交通银行获得监管批复,同意其收购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并将其改建为交通银行成都大邑支行和交通银行成都大邑安仁支行,且受让了8家企业法人股东持有的该村镇银行2.71%的股权,实现100%控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推进“村改支”,核心原因在于顺应监管政策,优化银行业基层金融服务架构。一方面,部分村镇银行受限于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治理结构分散等问题,在实际经营中面临业绩下滑和风险事件增加的压力。通过改设为母行支行,可获得总行在资金、风控、管理和科技上的全方位支持,有助于强化合规经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监管层鼓励金融资源向县域、乡村下沉,而以支行形式存在,有利于国有大行实现管理集约化,提升服务效能,实现普惠金融目标。

今年以来,我国村镇银行改革化险持续提速。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引。据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信息,截至8月末,今年已有超过100家村镇银行退出市场,改革步伐明显快于2024年。

在当前各类村镇银行改革模式中,主发起行通过吸收合并方式实施“村改支”“村改分”的案例较为普遍。城商行和农商行作为主要发起机构,在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股份制银行相关案例相对有限,国有大行更为罕见。如8月27日,龙江银行同时获批收购依安润生村镇银行、东宁润生村镇银行、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并设立相应分支机构;9月5日,民生银行获批收购普洱民生村镇银行,将其改制为民生银行普洱分行。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较少,是因为大型银行旗下的村镇银行极少。不同银行发展战略定位、机构网点布局以及村镇银行持股比例、管理能力不同,对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的策略与措施也不一样。

对于未来“村改支”“村改分”模式是否有望进一步扩展,曾刚认为,这要根据银行主体实力与发展重心而定。国有大行具备强资本和全国性机构网络,村镇银行改为支行后能快速获得资源整合与风险兜底支持。而城商行、农商行多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资本和管理能力存在差距。部分区域性村镇银行因盈利承压和监管趋严,或有推动“村改支”需求,但更普遍情况可能是通过合并重组、增强风控和股改引资等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城商行、农商行所辖村镇银行更可能选择“差异化改造”路径,全面推广“村改支”的步伐或较为谨慎,但监管对风险防控和服务实体的目标不会放松,在经营风险隐患较大的个别村镇银行中推进的可能性也客观存在。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银行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