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尽管已顺利过会,距离登陆资本市场仅一步之遥,但大鹏工业IPO背后的业务结构、财务状况及新业务发展等问题,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大鹏工业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日资背景企业,现由李鹏堂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控制94.13%股权。其核心业务聚焦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等专用智能装备,以及配套的清洗剂与维修服务。专用智能装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各期均为公司贡献90%以上的收入和接近90%的毛利。
不过,大鹏工业与汽车行业深度绑定,形成了“双重依赖”格局。从行业层面看,2022 - 2024年,公司应用于新能源车辆的专用智能装备收入占专用智能装备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67.24%、52.23%、53.2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决定公司收入走向。而汽车行业具有强周期性,若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汽车消费疲软,或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放缓,公司将承受需求下滑压力。
在客户方面,2022 - 2024年,大鹏工业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收比重依次为84.20%、55.27%、75.44%,客户集中度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比亚迪是极为关键的客户,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比约30%。2023年,比亚迪采购需求调整,大鹏工业对其销售额下降,虽积极拓展新客户订单,但仍未能完全抵消影响,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降至三年来最低。2024年,对比亚迪销售额回升,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占比回升至75.44%,集中度风险再度凸显。
业务端的风险已传导至财务层面。2022 - 2024年,大鹏工业营收保持稳步增长,但应收账款问题持续凸显。2024年末,应收账款净额较上年激增56.5%,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49.46%。招股书解释称,下游客户付款程序复杂、回款周期长,以及新签订单备货增加是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公司资金回笼能力的弱化。
应收账款激增冲击了现金流,2024年,大鹏工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779万元,较2023年大幅下滑82.2%,资金流动性压力显著加大。此外,2024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达1.2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8.54%,发出商品和在产品占比超过79%,面临客户验收延迟或订单变更带来的减值风险。
为打破对工业精密清洗装备的单一业务依赖,大鹏工业自2019年起布局机器视觉检测业务,将其定位为“第二曲线”。然而,该业务目前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阶段。2022 - 2024年度,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收入年复合增长率约120%,但绝对值与营收贡献占比仍处于低位。同期,设备销量和均价大幅摆动,反映出产品结构尚未稳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盈利模型。负责该业务的子公司华耐视已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净利润为 - 262万元。
为扭转局面,大鹏工业计划借助本次IPO募资加码该业务,拟将募集资金中的3430万元投入“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研发中心项目”,重点用于算法研发、硬件升级与团队建设。此次IPO拟募资加码机器视觉检测业务的计划,能否助其摆脱依赖、打开增长新空间,尚待市场检验。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