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发力,推动果业增值提效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8.3w阅读 2025-09-10 06:22

Ai快讯 在广袤田野上,果业品牌正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助力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在2025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164.37亿元,连续16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苏泽文指出,品牌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

烟台苹果是我国果业品牌发展的代表。2015年,烟台市委托浙江大学打造《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划》,2020年完成品牌升级,构建起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的母子品牌体系。截至2024年,烟台苹果种植面积219万亩、产量660万吨,产量、单产、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年均出口量占全国出口苹果总量的二分之一。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建萍表示,企业通过地理标志和品种权保护建立品牌识别度,形成品类与品牌强关联,品牌力显著提升。国产水果市场正通过技术赋能构建“多品类—全渠道—可持续—高价值—强品牌”生态体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认为,生产型企业和渠道型企业共同打造品牌,形成“优果生产+渠道销售”的战略同盟,可推动实现果业生产者、渠道商与消费者合作多赢的局面。


科技赋能优果优价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业新品种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培育的瑞雪苹果,色艳、味美、汁甜,直径8厘米以上的苹果每斤价格在6元以上。张建萍称,水果品种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从“品种红利”向“品牌红利”转型,带动全产业链增值。

水果分选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一环。陶朗中国食品业务总经理余德云表示,国内水果种植尚未实现高度标准化,需借助先进的AI分选技术对水果进行精准分级,实现水果“物尽其用”。智能化贮藏则通过环境精准调控,有效降低产后损耗,让水果能够错峰销售与跨地域供应,实现“季产年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党委书记吴茂玉介绍,每种果蔬都有其最适宜的贮藏条件,需采取综合保鲜措施,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来延长贮藏时间。随着保鲜技术不断进步,苹果贮藏时间可长达1年,樱桃、蓝莓等易腐水果贮藏期能延长至3个月甚至半年。

水果深加工产品同样离不开标准化生产。大方集团(西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方胜表示,公司打造食品级工业厂房,依托国际标准,精准控制温湿度,解决柿饼晾晒问题,确保品质稳定。胡晓云认为,中国果业品牌建设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品牌价值转化机制,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差异化品牌。


高效物流护果保鲜

在水果行业,“最初一公里”决定“最后一公里”。水果采摘后若未得到有效保鲜处理,损耗率会极高。吴茂玉指出,果品是鲜活农产品,从采摘到送达消费者手中,必须采取无缝冷链措施来保障新鲜度,采摘后应立即进行预冷。例如苹果采摘后,需通过快速冷却使果心温度迅速下降至适宜温度,再转入冷库贮藏保鲜。

陕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在果园旁边用无人车搭载冷笼,半小时内就能把水果从25摄氏度降到2摄氏度,第一时间锁鲜。分选在产地完成,全程低温,还派驻快递员现场装箱、当场发货,果农摘下来就能寄出。包装使用环保可循环材料,既减碳又护果。

在水果运输上,需根据不同水果特性,量身定制运输方案。樱桃采取田间预冷、全程冷链加自有货机空运的方式,让消费者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苹果则灵活搭配航空和陆运,开发生鲜专线,批量走货,降低成本。差异化运输既保障水果品质,也帮助果农降低物流成本。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