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光学膜作为LCD面板核心材料,宛如LCD的光线调节器,对屏幕正常成像至关重要。激智科技在光学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进程中,其成长轨迹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生动缩影,公司既是打破光学膜国外技术垄断的“破壁者”,也是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长跑者”。
近日,激智科技董事长张彦做客上海证券报《直面掌门人》节目时表示,公司正朝着“最专、最精、最强、最有爱”的企业愿景迈进,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功能膜公司”。
2007年,中国显示行业的光学膜市场被日韩企业垄断。当时还在外企打工的张彦,博士毕业后曾在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负责光学薄膜研发,他敏锐察觉到显示产业转移趋势,毅然放弃世界500强高管职位,带着两位宁波天使投资人800万元资金,创办了激智科技的前身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团队选择从显示用光学膜切入。研发过程困难重重,他们连续38个小时做出100米样品,却遇到诸多未曾料到的问题。2009年3月,国内首条光学薄膜生产线投产,但产品有瑕疵,市场反应冷淡。张彦和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坚守生产车间,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最终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光学扩散膜量产,撕开了国外技术垄断的缺口。
量产之后,市场考验接踵而至。张彦选择将国内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打磨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能力,为进入品牌市场做准备。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成效显著。2016年,激智科技在创业板上市。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10.7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量子点膜、复合膜等高端显示用光学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92%。
为抵御单一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激智科技提出“一轴一带一核心”战略,以光电行业为主轴,将光学薄膜产品延伸至光伏、汽车、电池领域,形成产业带,做精涂布技术这一核心。选择这三个新赛道,是因为技术同源性。2018年,公司切入光伏背板市场,基于与光学复合膜相似的工艺和技术逻辑。目前,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中,光电薄膜保持全球最全产品线,其他三个领域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光伏领域,间隙反光膜获龙头组件企业认可;在汽车领域,车窗膜成为突破口;针对电池行业安全性需求,开发出阻燃薄膜产品。
面对热门赛道的激烈竞争,张彦认为仅依靠单一光电行业会面临挑战。在光伏行业低谷期,他要求团队打磨新品,提升光控产品发光效率、降低材料成本。他希望各业务板块营收能与光电业务相匹配甚至更高,实现从“单轮车”到“四轮驱动”的转变。
为构建光学膜产业生态,激智科技投资上下游企业,孵化中小企业,牵头成立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院士团队,培育多个光电新材料项目。张彦希望激智科技的发展故事能够复制,帮助更多创业者,让宁波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
在AI时代,张彦认为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等最终要实现“大脑AI化”,通过AI实现科研人员的经验和想法,加快新品推出速度,提升产品迭代率。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是先质后量,做出兼具创新性和盈利能力的产品。在人才方面,公司通过设立百万级研发大奖、股权激励、销售分成等制度,依靠激情和激励引进和培养人才。张彦还指出,浙商精神如今是思维上的“远征”,民营企业需在思维和策略上践行“四千精神”。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