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资本市场迎来一个新鲜事物——首批科创债ETF集中获批。消息一出,不少投资者疑惑:“它与普通债券基金有何差异?”“能否借此分享科技产业红利?”而这份对 “科技+债券 + ETF”新物种的关注,在一个月后再迎热度升级:8月20日,证监会网站显示,14家基金公司正式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标志着这一创新品类的布局进一步扩容。
从首批集中获批到第二批密集申报,科创债ETF的快速推进,远不止“多了一类新基金”这么简单,它就好比一座架在普通投资者和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新桥:一边是渴望分享科技红利、却怕踩坑的投资者,另一边是急需资金搞研发、却难触达大众资本的科技企业。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这个能打通“科技融资”与“大众投资”的新金融产品到底是什么。
Part1:科创债ETF的三重独特属性
要说科创债ETF特别在哪,得先从它的“底层逻辑”说起。它本质是“投资科创债的ETF”而“科创债”这三个字,就包括了以下这三重特点:
第一重:标的锁定“科技基因”,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发
科创债是由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的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生产及投资活动,旨在支持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通公司债比,科创债对于 “科技属性” 的审核极为严格。根据政策要求,发行科技创新债的科技型企业,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是至少具备一项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创新称号,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二是在科技贷款支持名单内,如“科技创新再贷款”“创新积分制”白名单;
三是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科技类公司;
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30项以上,或者具有50项以上著作权的软件行业企业;
五是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科技型企业。此外,科技型企业还可通过母公司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但募集资金的至少50%需用于支持该科技型企业。(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这种准入机制从源头确保了资金流向真正的科技型企业。例如,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即便信用评级达标,若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也无法发行科创债;而一家年研发投入占营收15% 以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企业,则可能获得发行资格。这种精准筛选机制,保障了科创债的“科技纯度”。
第二重:资金用途“定向监管”,70%以上必须投向研发
科创债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严格的“科技导向”监管。根据规定,募集资金的70%以上必须专项用于科技创新相关活动,具体包括:研发费用支出(如科研人员薪酬、实验材料采购)、研发设备购置(如生物医药企业的精密检测仪器、半导体企业的晶圆加工设备)、技术成果转化(如专利产业化、中试线建设等。
资金使用全程接受监管部门和市场的双重监督,企业需定期披露资金使用明细。这种刚性约束避免了资金挪用风险,确保募集资金真正服务于科技研发活动。
第三重:风险收益相对均衡,不投权益也能分享科技红利
科创债ETF的风险收益结构呈现出“非极端化”特征,既区别于纯粹的固定收益产品,也不同于高波动的权益类资产。其收益来源包含两部分:基础收益来自债券的固定票息,即发行企业按约定周期支付的利息;超额收益则主要体现为资本利得,核心驱动源于科技企业成长带来的信用溢价改善,比如研发突破推动企业信用评级上调,导致债券二级市场价格上涨。
风险方面,其主要风险为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但由于严格的发行门槛和资金监管机制,科创债的整体信用风险低于普通中小企业债。
Part2:科创债ETF和这些“熟面孔”比,到底不一样在哪?
光说独特性还不够,咱们拿大家熟悉的投资品对比一下,就能更清楚它的定位了。
和普通债券 ETF 比:范围更聚焦,弹性更高
普通债券ETF的投资范围覆盖全行业,债券发行人可能涉及公用事业、房地产、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大而全”的分散特征。其收益主要依赖票息累积,受单一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小。
科创债ETF则呈现“专而精”的特点:仅投资科技领域信用债,行业集中度显著更高。这种聚焦性带来两方面差异:一是对科技行业景气度更敏感,当政策扶持或技术突破推动行业上行时,债券信用溢价上升可能带动净值弹性提升;二是收益与科技企业成长深度绑定,若企业研发成果落地推动经营改善,债券估值提升空间较普通债券更显著。
和科技主题股票基金比:风险更低,逻辑完全不同
科技主题股票基金以科技企业股权为投资标的,收益主要来自股价波动,风险特征表现为高波动、高弹性——在行业上行周期可能获得超额收益,但下行周期也可能面临较大回撤。科创债ETF则以科技企业债务为投资标的,本质是债权投资:只要企业不发生违约,投资者即可获得固定票息,收益与企业股价波动无直接关联。其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偿债能力,而非市场情绪或估值波动。
换句话说,股票基金赚的是“企业成长的股权溢价”,科创债ETF赚的是“利息+信用改善的额外收益”,适合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
和可转债基金比:更纯粹的 “债性”,波动小多了
可转债基金所持有的可转债兼具“债性”与“股性”,投资者拥有转股权利,导致其价格既受债券市场利率影响,也随正股价格波动,整体波动幅度介于股票与债券之间。科创债ETF则属于纯债类产品,所持债券不具备转股条款,价格主要受市场利率和企业信用状况影响,和股价波动基本没关系。这种纯粹的债性特征,使其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可转债基金。
Part3:科创债ETF 来了,能解决这些投资“老大难”
其实,科创债ETF的出现,本质是为了帮普通债券投资者解决三个“想投科技却投不了”的难题:
难题 1:信用债主体太多,普通人哪看得懂风险?
信用债市场主体繁多,资质良莠不齐,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的信用分析能力,难以有效识别潜在风险。部分投资者曾因误判企业信用状况,遭遇债券违约导致损失。科创债ETF通过专业管理团队的筛选机制,从源头降低风险:基金经理借助信用评级模型、行业调研、财务分析等专业手段,精选资质优良、研发能力突出、违约风险较低的科创债。这种专业化筛选相当于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过滤”服务,降低了个人投资者的决策难度。
难题2:好的科技信用债,普通人想买都买不到
高等级科技信用债的投资门槛长期制约着普通投资者的参与。一方面,多数科技信用债单笔起购金额较高,另一方面,优质标的常被机构投资者包揽,个人投资者难以获得配置机会。科创债ETF通过基金化运作,将高门槛债券拆分为小额份额,使普通投资者得以低门槛参与优质科技信用债投资,分享科技企业发展红利。
难题3:想投科技领域债券?门槛较高
过去,投资者想配置“科技主题资产”,要么买股票/股票基金,要么买科技企业的债券。股票资产波动大,单一债券投资门槛高不说、流动性也相对有限。而科创债ETF,通过一篮子科创债的组合投资,实现了科技领域信用债的分散配置,既降低了单一债券的违约风险,又保持了对科技行业的整体敞口,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高等级交易所科创债的便捷工具,稳健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对于希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参与科技产业发展的投资者而言,这种工具的价值尤为显著。
写在最后
其实,普通人想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一直缺个中间选项:投股票,怕波动;存银行,收益太低;买基金,又找不到刚好“稳一点、沾科技”的品种。科创债ETF的出现,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它用债券的“低波动”,托住了科技的“高弹性”;用基金的“便利性”,降低了参与的门槛,或许正是科创债ETF极具价值的市场意义。
— 锚定科创 债辟新径 —
泰康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
认购代码:551583
2025年9月12日起,重磅发售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