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浦江两岸,从“生产岸线”向“生活秀带”和“创新秀带”蜕变,当世界级城市群竞争日益激烈,上海通过“一江一河”战略展现的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物理变革,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
“江流之处抵心流”,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在“江流之心,全球启新”世界水岸城市滨江发展论坛上,以这句诗意盎然的表述为整场讨论定下基调。2025年9月24日下午,由澎湃新闻主办、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协办的这一论坛,汇聚了城市规划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世博滨江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老世博人,周汉民提醒所有开发建设者:“对这片土地每一寸土地的开发要心怀敬畏,要惜土如金,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所在,不是泼墨画,而应当是非常精致的工笔画。”
01
战略深化,从伟大事件到核心功能区的蜕变
十五年前,上海世博会以5.28平方公里的面积、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的参展规模、7308万人次的参观量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十五年后,世博滨江区域正经历从“世博记忆”到“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的蜕变。
周汉民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江流之处抵心流,我们所有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理想”
周汉民指出,世博滨江区域的发展清晰反映了“从伟大事件驱动到功能深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他特别强调,后世博时代的开发并非简单的商业扩张,而应当一直秉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优先、系统综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低碳城市典范。
在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看来,世博空间是上海“一江一河”战略的发动机。“过去20多年来上海城市重大的非线性变革是由世博会开始的。”他分析,浦东开发初期是“离水而开发”,而世博会促使上海城市空间战略转变为“向水优化”,这一转变对上海城市发展影响深远。
02
新黄金三角,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世纪引擎
在诸大建的理论框架中,上海正在形成新的“金三角”格局。外滩、北外滩、陆家嘴构成的老黄金三角代表了上海20世纪的城市高度,而世博滨江、前滩、后滩与对岸的徐汇滨江共同形成的新黄金三角,则承载着21世纪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
诸大建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新黄金三角,是21世纪上海最大的成果”
“我敢说50年后,世博空间将变成21世纪上海城市空间的世界级标牌。”诸大建表示,与伦敦金丝雀码头、纽约布鲁克林DUMBO区相比,上海世博滨江区域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金丝雀码头只有约6公顷,而且是单功能金融区,而上海的世博空间是自上而下整体规划的,具有功能混合的先天优势。”
周汉民则从四个维度阐述了世博滨江区域的发展特点:定位跃升与能级强化、空间格局优化与区域协同、低碳可持续发展与精细化管理、文化软实力与产业赋能。他特别提到世博水环通过22.3公里河道串联七个街镇,与黄浦江滨江步道形成“一环四带四心八景”结构,包括42个口袋公园,构建生态、文化、民生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生活圈。
03
融合创新,生态与文化赋能的城市绿肺
作为世博滨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文化公园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中心公园。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竹介绍,这个占地近2平方公里的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80%,水系面积达16公顷,不仅种植了3万多株乔木,还通过生态技术实现了水质净化功能。
陈竹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建设有一个完工之时,运营没有结束之日”
“从黄浦江引水,通过水体循环的物理净化以及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可以达到水质三类标准,比黄浦江的水质要好。”陈竹分享了一组数据:通过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公园每天可节约自来水7000吨。更令人惊喜的是,后滩湿地经过修复,已成为白鹭、黑水鸡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除了生态价值,世博文化公园还通过改造保留四个世博场馆注入了文化活力。原俄罗斯馆变为可容纳2000多观众的Live House,意大利馆成为多功能展览空间,法国馆变身为罗丹艺术中心,卢森堡馆则作为餐饮服务空间。加上在建的上海大歌剧院和国际马术中心,公园正成为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平台。
04
华润置地,与城市共生的远见卓识
作为上海“一江一河”战略的积极参与者,华润置地近年来沿黄浦江两岸布局了多个项目。华润置地上海公司总经理娄山杰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不只是建筑的营造者,更是城市活力的编织者、水岸生活的引领者。在每一片与之共鸣的土地上,华润置地思考的始终是如何让空间更具温度,让土地价值因时间而升华,让作品成为时代背景下具有留存意义的城市印记。”
娄山杰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总经理
“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一份精彩的华润答案”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副总经理武贺在圆桌论坛上透露,华润之所以投入200多亿元拿下后滩项目,正是看中了其位于“新黄金三角”的独特区位价值。“北侧是世博,南侧是前滩,西侧是世博滨江,这个项目处于后滩位置,是大世博板块中的一环,是极具潜力的战略留白区。”
武贺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将人留下来,让他们成为新上海故事的书写者和创造者”
在诸大建看来,这种开发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世博空间先搞城市空间质量,先把城市滨江、绿道、文化搞起来,提高以后引来人流、人气和人才,然后高端企业就进来了。”他认为,像华润置地这样的开发商需要理解,在世博空间开发中,“生态文化要变成先导的东西,带来空间兴盛”。
05
未来愿景,构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
面对2035年上海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周汉民为世博滨江区域提出了四大展望: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世界级滨水文化活力区、人民城市宜居样板区、低碳智慧技术先行区。
在功能提升方面,“新黄金三角”将不仅吸引央企,还应继续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集聚,形成高密度中央活动区。在文化活力方面,通过水环音乐会、皮划艇赛事、水幕秀等活动,形成“日夜不歇的水岸活力走廊”。
诸大建则强调要打好“三张牌”:生态牌、文化牌和创新牌。“有风景、有生态的地方就有新经济。而那些创科和创意者们都是吃客,他们需要吃和玩,是沿着滨江岸线开放型的创新。”他甚至提出,“上海的科创中心要不要以‘一江一河’为中轴”的命题。
陈竹从运营角度指出,平衡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是一大挑战。“我们统计过,一个理想的公共空间门票收入和二次消费比例应该是5:5,比如迪士尼就是这样,但我们目前只做到20%多。”她表示,需要通过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既满足人的需求,又能保证公园生态系统的高品质维护。
06
上海启先,绘就世界级水岸生活新范式
周汉民在演讲结尾时发出的呼吁言犹在耳:“没有比脚步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使命更高的山峰”。“新黄金三角”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城市更新,而是一场关于城市雄心的实践。
世界级水岸,上海启先;江流处相会,共抵心流。在百年浦江的封藏时刻,华润置地启笔,著写一份面向未来的水岸提案。这不仅是为上海打造一座世界级滨水区,更是以中国实践,回应全球城市水岸的时代命题。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