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年遇坎,卡罗特上半年净利跌超3成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靳文雨 1176阅读 2025-09-26 15:44

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2007年在浙江永康诞生的卡罗特,最初只是一家专注锅具生产的代工工厂,为海外品牌提供贴牌服务。

历经十余年蜕变,这家以炒锅、小奶锅、锅铲等厨具为核心产品的企业,已完成从OEM到ODM再到自有品牌的三级跳,并于2024年10月成功登陆港交所,从递交招股书到挂牌仅用半年时间,创下跨境厨具企业上市的“加速度”。

上市前后的业绩曲线勾勒出鲜明的成长轨迹。冲刺上市的2021至2023年,卡罗特营收从6.75亿元稳步攀升至15.83亿元,三年间实现规模翻倍。

2024年上市首年更迎来爆发式增长,营收突破20.73亿元,净利润达3.8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31%和57.9%,自有品牌的市场穿透力持续显现。

然而,上市后的首个完整半年期,卡罗特却遭遇增长瓶颈。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录得约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2.4%;净利润1.03亿元,同比降幅更是扩大至37.4%。

业绩调整期内,公司核心业务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品牌业务与ODM业务上半年分别创收7.8亿元和0.6亿元,其中品牌业务占比从2024年的88.0%跃升至92.9%。

业绩波动背后,是多重内外因素的叠加影响。从外部环境看,美国加征关税给出口业务带来成本压力,这一挑战在厨具行业并非个例,头部企业亦曾因类似政策导致外销毛利率短期承压。

从内部策略看,卡罗特主动将资源向品牌业务倾斜,客观上造成ODM业务规模收缩;同时,公司将海外市场重心聚焦于美国和日本,虽推动两地品牌业务收入分别实现4.0%和13.6%的同比增长,但也导致欧洲、东南亚等市场销售出现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披露的关键节点,卡罗特同步完成了核心岗位的人事调整。2025年8月28日,公司公告称陈婉梅辞去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职务,邹醒龙接棒出任上述三项职务并即日生效。

这一人事变动恰逢公司转型深化期,新管理层的履职将与品牌升级、市场布局优化等战略落地紧密绑定。从代工工厂到全球厨具品牌的蜕变非一蹴而就,卡罗特在聚焦核心市场、强化品牌壁垒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将成为新管理层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