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最新访谈谈5万亿开支及绑OpenAI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4.5w阅读 2025-09-27 16:36

Ai快讯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参加了Bg2 Pod访谈这一科技与投资主题的双周开源对话播客栏目,期间就AI前景以及与OpenAI合作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在对OpenAI的投资方面,黄仁勋认为OpenAI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超大规模公司。针对其他投资者对AI泡沫的疑虑,他指出OpenAI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与该公司维持收入的信心相关。黄仁勋强调,OpenAI目前正经历客户数量和AI计算量的双重指数级增长。然而,The Information此前报道显示,根据未公开的内部财务数据及业内专家分析,2025年OpenAI预计亏损超50亿美元,收入也未能覆盖建设数据中心所需的资本开支。

尽管如此,黄仁勋仍看好未来全球AI资本开支增长。他预计,若要让AI为全球GDP带来10万亿美元的增值,全球每年需5万亿美元的资本开支以确保生成大量Token产出价值。他认为这部分价值需由AI持续工作来创造,这就需要一个能支撑庞大算力需求的“AI工厂”。

由此,黄仁勋对未来算力市场竞争图景做出预判:未来AI竞争不仅在于制造一款GPU,而是会演变为可持续进化的“AI工厂”,该系统将有数十万个协同工作的GPU。据其演算,每部署1吉瓦(可同时为10万个家庭供电)的数据中心,大约需要50万个GPU。

基于上述判断,英伟达做到了“知行合一”。一方面,该科技巨头持续押注GPU而非ASIC,黄仁勋认为GPU才是通向“AI工厂”未来的选择,即便ASIC厂商将芯片价格定为零,客户仍会选择英伟达的GPU系统,因为在相同电力消耗下,GPU系统效率更高。另一方面,英伟达积极推动“AI工厂”计划,此前推出Spectrum - XGS以太网,试图联结世界各地孤立的数据中心。当地时间9月22日,英伟达又宣布对OpenAI最高1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双方将共同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

对于英伟达的这番AI宏愿,中金公司9月26日研报给出积极看法。研报称,AI基础设施需求可见度正延续至2027年甚至更远期,英伟达给出2030年3 - 4万亿美元AI基础设施投入的图景,海外多家云厂商和AI硬件厂商的业绩、指引、订单等也能印证AI算力需求的持续性。从投资层面看,在海外AI投入火热、云厂商需大规模投资AI以确保市场领先地位且AI商业化收益初见成效的背景下,中短期云厂商Capex占经营性现金流的比例不构成明确限制,现阶段AI算力需求确定性较高,行情可持续。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