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2025年9月28日晚间,武汉控股(600168)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于当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具体方案的议案》。
根据最新方案,本次交易的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由不超过13.6亿元调整为不超过7.56亿元,缩减幅度达44%,同时彻底取消6.04亿元补充营运资金用途。调整后,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中介机构费用及相关税费、投入标的公司在建项目建设,不再用于补充上市公司或标的公司营运资金等。
公告指出,此次调整不涉及交易对象、标的资产的变更,也不新增或调增配套募集资金,因此不构成重组方案的重大调整,该调整事项已在公司董事会决议范围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回溯9月5日武汉控股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草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市城投集团”)购买其持有的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市政院”)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武汉市政院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武汉控股主营业务将从水务运营向“规划 - 咨询 - 设计 - 施工 - 运维”全产业链延伸。
此前方案显示,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3.6亿元,拟用于支付交易现金对价、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以2025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武汉市政院净资产账面价值12.81亿元,评估值16.01亿元,增值率达24.9%。
在业绩承诺方面,若本次交易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武汉市政院2025 - 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031.67万元、11314.28万元、11738.71万元;若交易延期完成,业绩承诺期相应顺延。同时,交易对方就标的资产减值测试设置补偿义务,若期末减值额超过已补偿金额,需以股份或现金补足,以此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份业绩承诺“形式大于实质”。因为武汉城投既是市政院的控股股东,又是第一大客户,对业绩具备直接调节能力,承诺期后的业绩“变脸”风险极高。此外,这起收购实质属于国企体系内的“左手倒右手”操作,其背后涉及的标的估值公允性以及武汉市政院高企的应收账款风险,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
对于在重组推进关键期突然缩减募资,背后折射出公司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公司自身现金流紧张。武汉控股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仅13.47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52.49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72.99%高位,营收账款56.8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9521.75万元,难以覆盖大规模募资需求。另一方面,监管审核趋严。近年来,监管层对募资补流审核更加谨慎,尤其针对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状况不佳的企业,公司取消“补充营运资金”项,很可能是应对监管的审慎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控股此前因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武汉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因收购标的业绩承诺“踩线”完成,而被上交所发监管工作函问询。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