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动科技更新招股书:毛利率修复筑韧性,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突围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7.7w阅读 2025-09-29 20:51

9月26日,上交所网站更新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动科技”或“公司”)招股说明书。

作为国内机器人关节高精密减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环动科技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国产替代成果,有望成为科创板“硬科技”领域的新晋企业。其核心产品RV减速器的规模化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自主可控迈出关键一步,更成为“十四五”智能制造战略下硬科技企业的标杆样本。

毛利率修复筑韧性,新领域布局谋新篇

RV减速器因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生产工艺和装配难度大等特点,长期被日本纳博特斯克垄断,严重制约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环动科技始终聚焦这一关键领域,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攻关,逐步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减速器设计、制造、装配、检测及市场应用体系,形成40余种工业机器人用高精密减速器的产品谱系,在行业内已建立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成为国内产销量领先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自主品牌专业制造商。

在巩固工业机器人领域优势的同时,环动科技敏锐把握产业趋势,积极布局多形态机器人新赛道。公司启动“高精度高效率传动减速器技术”研发,该项目致力于匹配机器人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实际应用工况,解决机器人减速器轻量化、高精度、高效率、高承载能力的迫切需求,展开多类型系列化减速器正向设计机理研究。叠加《“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政策红利与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趋势,环动科技将实现短期业绩稳定增长与长期战略布局统一。

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环动科技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持续向好。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6,924.24万元、30,946.83万元、34,126.25万元和22,847.97万元,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2.00%;净利润分别为5,017.83万元、7,626.29万元、6,076.45万元和4,710.45万元,盈利规模逐步增长。

公司盈利韧性体现在毛利率的“先稳后升”趋势中。招股书显示,2022-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0.68%、42.47%;2024年受下游厂商降价传导、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阶段性回落至35.36%;2025年上半年修复至37.22%,彰显公司在成本控制与产品溢价方面的核心能力。

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进一步印证其行业竞争力。根据GGII统计,2021至2024年度,公司RV减速器产品国内市占率自10.11%增长至24.98%,仅次于纳博特斯克,同期纳博特斯克的市占率由51.77%下降至33.79%,住友重机的市占率由5.06%下降至3.58%,公司在逐步对纳博特斯克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进一步稳固了自身国内机器人RV减速器龙头企业的地位。

研发投入夯科技根基,专利技术加速替代

成立以来,环动科技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创新,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持续投入。2022-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达9.07%,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33.70%,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832万元,占营业收入8.02%。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64项专利,其中应用于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29项。此外,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储备,自主研发的强力高效摆线磨齿技术等13项主要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司RV减速器等产品的设计开发、磨削加工等关键工艺、高精密装配调试、产品检测、质量管控和专用装备开发等环节。经过多年深耕

发展,公司及其业务前身已建立完善的减速器设计、制造、装配、检测及市场应用体系,公司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

强劲的技术成果离不开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据了解,公司核心研发由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张靖博士领衔,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占比13.56%,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11.86%。

同时,公司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埃斯顿、库卡/KUKA、新松机器人等机器人重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机器人RV减速器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高精度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模组研发与应用”、“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并直接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技术实力获多方认可。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专注重点应用领域和战略客户群体,大力开拓高端精密减速器市场。公司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高端化、规模化、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技术工艺、产品质量、市场地位、经营规模等优势,进一步拓宽产品型谱和完善产品结构;同时,持续对技术研发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攻克我国精密传动领域的核心技术,打破技术垄断,加速国产替代,并积极开拓下游相关行业国际知名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