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日电(杨子华)国庆黄金周的到来,让国内消费步入旺季,手机市场因头部品牌新品上市尤为火热。国庆首日,新华财经实地探访沪上多家手机品牌旗舰门店,发现咨询和选购的消费者络绎不绝,热门机型“一机难求”,高端手机市场下半年激战正酣。
9月以来,华为、苹果、小米三大手机头部品牌密集举办发布会,多款重磅新机扎堆上市。9月10日,华为新一代三折叠手机Mate XTs率先亮相;9月19日,苹果17系列三款机型开售;9月27日,小米将原本计划推出的16系列产品更名为17、17 Pro、17 Pro Max开售;几乎同步,华为9月24日再推穿戴式新品——耳机和手表,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实地探访中,多家门店均表示“目前没有现货”。假期首日,苹果位于静安、五角场、南京东路和陆家嘴的4家直营店,最新发布的17系列三款机型均无现货;华为南京东路全球旗舰店,最新的三折叠屏手机告罄多日,最火爆的红色连样品机都没有;世博天地的小米之家,小米17 Pro Max没货需等,其他款虽有但指定颜色所剩不多。
尽管买不到现货,门店展示台前仍围满了咨询和选购的消费者。苹果静安店工作人员称,官网已下单用户可能临时取消或变更取货时间,会不定时释放临时存货,可供到店消费者“捡漏”。这些“临时存货”随机且难以满足个性化选择,但依然“有一台,卖一台”。有想购买华为三折叠屏手机的消费者表示,已在官网蹲守多日未抢到,来店内碰碰运气。苹果官网显示,目前订购iPhone 17系列,上海地区预计10月底后才可收货。
近期多项销售数据与线下门店的火热情况相互印证。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10月2日发文称,小米17系列目前销量已超100万台,比往代速度更快。京东数据显示,iPhone 17系列预售开启仅1分钟京东成交量便超越去年全天,刷新销售纪录。有第三方科技博主测评称,iPhone 17系列国内首周激活量超100万台。花旗研报显示,iPhone 17在中国市场需求回升,基础款交货等待时间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Pro Max机型等待时间显著延长。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趋势将延续,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将从2025年的37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到2029年攀升至412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
国内市场上,华为、苹果、小米虽同样定位高端,但打法各有不同。华为随着自研芯片供应恢复,Mate系列强调全能商务和耐用性,Pura系列主打影像和设计,新品系列起售价逐步上探,折叠屏产品如Mate XTS 17999元起,以高定价打入高端市场。苹果降低了高端机型准入门槛,iPhone 17在屏幕、存储、续航上升级,具备Pro级功能,起售价5999元紧贴多地“消费补贴”使用门槛,“加量不加价”扩充潜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同时保住高端调性。小米将背屏和配套服务作为突破点,小米17 Pro和Pro Max手机背部小屏功能多样,还为首批购买用户提供前后两块屏的碎屏包换服务。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1亿台,同比下降3.9%,其中5G手机1.21亿台,同比下降3.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5%。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前8周销量数据显示,小米销量下滑,华为逆势增长,苹果销量掉队跌出前五名。上半年数据表明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近期新品上市后的热度显示,下半年销量和市场格局或将逆转。
手机正面屏幕创新似已触及天花板,厂商开始开拓第二战场,在优化服务等维度寻求突破。苹果、小米和华为分别有“果粉”“米粉”“花粉”等拥趸,他们是首批使用者。“果粉”复购意愿强;小米启动“盲订”模式建立品牌与用户深度信任;华为“旗舰店+智能生活馆”模式为“花粉俱乐部”活动提供便利。“果粉”“花粉”“米粉”等称呼的流行,意味着品牌不仅销售产品,还在经营文化、打造社群、构建身份认同。业内认为,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存量的攻守博弈加剧,围绕高端手机市场的“突围”之战将有更多看点。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