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双节”前后,对广东、北京、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市多个白酒代理商进行采访,了解到今年白酒市场呈现出诸多特点与趋势。
动销环比增长,口粮酒占主流
今年“双节”期间,白酒市场动销呈现环比增长,但同比仍有下滑。广东东莞做白酒生意的刘先生表示,价格漂亮主要集中在口粮酒,今年相比去年“双节”销售虽有下滑,但环比略有增长。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认为,今年国庆、中秋前夕白酒整体动销同比仍下滑,但降幅有所收窄,多地渠道反馈销量预计同比下滑约15% - 20%,市场整体呈现“淡中有韧”的态势,结构性分化明显。
在各地白酒代理商的反馈中,口粮酒动销较好。成都从事白酒代理的任波吉称,近一个月销量不错,名酒相比去年有所下降,非品牌酒销量相比去年上涨几倍。他将精力集中在口粮酒上,非品牌酒价格在100 - 300元价格带,100元上下主要是浓香,200 - 300元主要是酱酒和年份酒。郑州从事白酒销售的马先生也印证了这一情况,他表示节前白酒销售“不算太好,但是也不算太差”,高端用酒减少,中低端比例提升,更多消费者自采自饮,偏向于口粮酒。
自采自饮背后是团购市场的下滑。有白酒经销商称,此前团购客户团购量逐年下滑甚至消失,团购高端酒也受限甚至停止采购。受此影响,“双节”前除飞天茅台外,其他名酒价格仍处于严重倒挂状态。报价平台今日酒价显示,节前飞天茅台价格持续上涨,后有所回落。蔡学飞表示,今年“双节”前夕,白酒终端整体动销呈现“环比温和回暖,但同比仍显疲软”的特点,多地酒商反馈8月以来动销环比增长,名酒库存明显降低,飞天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名酒需求回升。肖竹青认为,今年“双节”白酒消费中,茅台等超高端酒表现强劲,中低端白酒相对受益,次高端与大众酒则普遍承压。但蔡学飞强调,市场尚未完全恢复至往年水平,产品价格震荡大,行业整体倒挂情况未改变,库存挤压问题可能影响春节消费预期。
酱酒回归理性,夯实大众市场
如今,酱酒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任波吉表示,现在很多品牌酱酒实际销售价格集中在300元左右,成为高端白酒的平替,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大量采购囤积。主流酱酒品牌如红花郎、国台国标等价格基本都在300元上下,此前标价上千元的酱酒品牌价格也纷纷回落。
蔡学飞认为,酱酒价格回落是消费理性化与行业价值回归的标志,是渠道库存高企、前期产能过剩与消费者偏好转向性价比共同作用的结果,挤出了“酱酒热”时期的投机泡沫。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为近6年来首次下降。今年9月“重阳下沙”时,除个别酒企外,其他酱酒企业下沙量仍比去年有所下滑。但肖竹青乐观表示,这意味着酱酒从投机热潮走向理性消费,是长期利好,呈现出价格理性回调、消费分层明显、价值回归等趋势。
深耕消费新场景,行业仍待筑底
“双节”前夕,酒企纷纷深耕消费新场景。郎酒推出“第五届郎酒庄园会员节”,为婚宴新人提供“浪漫庄园行”沉浸式体验;茅台1935针对婚宴场景推出“以价换量”策略,提升产品“开瓶率”,消化渠道库存。
蔡学飞表示,酒企在商务和婚宴渠道正从单纯卖产品转向打造“场景体验”和“情感连接”,如五粮液举办大型中式集体婚典,实现营销升维。肖竹青建议,酒企在渠道与营销上积极创新,包括宴席定制化服务、数字化营销、直播与即时零售、终端联合促销等。
对于白酒消费进入明年春节前的旺季情况,蔡学飞认为,传统消费场景收缩,婚宴、家宴等刚性需求成支撑主力,消费价格带向100 - 300元大众区间聚焦;渠道博弈转向协作,厂家与经销商从“压货博弈”转向“动销协作”;酒企加快场景创新与产品适配,深耕“场景造势”。肖竹青表示,当前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分化”是主旋律,从中秋到春节,行业仍将以去库存、稳价格、促动销为核心,市场复苏仍需时间与消费环境配合。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