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零食掀起激烈低价战事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845阅读 2025-10-11 06:54

Ai快讯 2025年,量贩零食行业竞争激烈,两家量贩零食巨头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开启了“港股第一股”之争。4月,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来的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几个月后,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万辰集团也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二者所募资金用途高度一致,均用于门店扩张和供应链优化,意在提升“低价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量贩零食以极致低价吸引消费者,即使在物流条件不佳的西藏,商品价格也与城市无异。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表示,其低价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是白牌散装产品,包括临期白牌和厂家定制品,使终端价格低于正常渠道;另一方面在供应链的“采、运、存、调”四方面下功夫。采购上,通过大批量源头直采、期货式采购、比价采购等方式降低价格;运输上,提升效率以降低成本;储存方面,在全国各地大量建仓,实现就地采购、建仓和就近发货;调换货时,利用店铺规模将滞销货品调至销售好的门店,降低过期可能性。同时,数字化驱动提升了供应链运营的精准度和效率。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大部分商品由生产厂商直供,约50%《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企业与其合作。依托全国36个仓库构建的百公里仓储辐射圈和24小时物流体系,将供应链环节压缩至3级以内,压缩商品流通成本。万辰集团约95%的产品由品牌厂商直采,全国51个常温仓及13个冷链仓使大部分门店补货周期缩短至“T+1”,产品零售价较传统商超同类产品低20% - 30%。

整个行业对经销体系进行了颠覆。新经销CEO任文青认为,旧经销体系中品牌定价高以留利润给经销商等,而折扣店渠道无需支付各种费用和进行营销推广,更注重产品和价格,市场主导权正从品牌商主导的渠道变革向消费者主导的供应链革命转变。此外,我国在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上的巨大投入,也助力量贩零食将产品运送到各地。

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虽同处赛道,但发展路径和核心策略不同。万辰集团2022年跨界进入零食量贩赛道,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并购整合多个区域性零食品牌,统一成“好想来”主品牌,业绩暴涨,总营收从2022年不到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23亿元。鸣鸣很忙依靠内生增长模式,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合并而成,注重内部深度融合、标准化运营和供应链优化。

从募资用途看,万辰集团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张和升级门店网络、丰富产品组合、提升仓储物流效率及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等;鸣鸣很忙则将募资投入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等。目前,万辰集团开店速度放缓,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量贩零食门店数量为15365家,今年上半年净增长1169家;而鸣鸣很忙全国门店数已超20000家,成为国内休闲食品饮料连锁行业首家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的企业。

不过,量贩零食赛道毛利率不高。截至2025年上半年,万辰集团毛利率为11.49%;2022 - 2024年,鸣鸣很忙的毛利率分别为7.45%、7.50%、7.62%。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企业供应链能力主要在仓储物流环节,生产端较弱,导致行业同质化严重。区域门店密度过高使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行业平均净利率压缩,SKU重叠率超七成。

为破局,行业发力自有品牌。今年2月,鸣鸣很忙召开自有品牌发布会,推出多款产品;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也推出“超值”和“甄选”两个系列产品。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自有品牌是提升毛利的利器,未来3年,头部企业自有品牌占比超过30%是大概率事件,也将是资本市场给估值的核心看点。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