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估值大跃进,涨幅或超60%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1238阅读 2025-10-20 21:36

Ai快讯 近期,寒武纪(688256.SH)发布三季报,单季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同期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390.23%。高盛10月18日研报对寒武纪发展前景保持乐观,维持今年9月初目标价,对应市值约8795亿元,较目前市值尚有60%以上上涨空间。不过,市场对此仍存三问:业绩爆发是需求持续井喷还是短期订单虹吸?2104元目标价里,技术实力与叙事溢价各占多少?当英伟达“被禁”、国产竞品加速崛起,寒武纪的护城河是否稳固?

今年,寒武纪走出“烧钱”阶段,迎来盈亏分水岭。上半年,其营业收入达28.81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云端产品线营收28.7亿元,是上半年营收主力。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16.04亿元,同比增长320.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19亿元,同比增长264.52%。

寒武纪在三季报中将业绩增长归因于“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财报显示,多个财务指标呈积极态势。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37.29亿元,同比增长267.33%,反映出公司为应对预期订单增长积极备货。同时,公司现金流明显改善,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0.29亿元,同比增长98.38%,得益于销售回款显著增加。

受访机构分析师认为,寒武纪的亮眼业绩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I算力需求井喷是首要驱动因素,全球科技巨头持续加大对AI算力硬件的投资。华鑫证券研报显示,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北美四大CSP预计2025年全年Capex达3510 - 3570亿美元;国内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也提升资本开支用于算力基础建设,阿里还计划追加投资建设云和AI硬件。

国产替代加速是第二重驱动。美国政府的AI芯片出口管制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英伟达为规避制裁两度“自降”芯片性能,仍面临H20被禁考验。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表明,中国AI Server市场外购英伟达、超威等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的约63%降至2025年的约42%,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将提升至40%。

技术生态协同构成第三重驱动。9月30日,寒武纪实现对DeepSeek - V3.2 - Exp全兼容;10月15日,商汤与寒武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软硬件联合优化。基于此,10月18日高盛上调寒武纪2025年净利润预测8%,维持12个月目标价2104元。此前,高盛在8月至9月已两次上调其目标价。

对于高盛给出的2104元目标价,寒武纪实现市值增长有一定底气。产品线布局是其首要优势,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推出了终端、云端、边缘等系列智能处理器和加速卡产品,可支持多样化人工智能任务,辐射多个行业智能化升级。资金储备也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今年10月,寒武纪获得39.85亿元定增资金用于硬件开发与软件生态建设。

然而,高光背后也存在风险因素。客户集中度高是首要风险,2022 - 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84.94%攀升至94.63%,2024年对单一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高达79.15%,大客户订单或合作关系变化可能冲击收入稳定性。估值高企同样值得警惕,今年8月27日,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A股“股王”,28日创历史高点。高估值计入大量未来增长预期,不及预期可能引发股价调整。对此,寒武纪管理层态度相对理性,8月28日公告提示股价脱离基本面风险,并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50 - 70亿元。公告发布后,股价震荡走低,截至10月20日收盘,报1281.12元/股,总市值5360亿元。此外,供应链稳定性也存在风险,集成电路行业链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高,关键环节受影响可能影响业绩兑现能力。目前,公司市盈率、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机构评级也出现分歧,群益证券给出“区间操作”相对中性评级,高盛则看好其未来。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