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雷电作为云层与地面间电荷剧烈分离、中和产生的瞬间能量爆发,其强大电流与冲击波破坏力巨大,防护关键在于将其安全导引至大地。而中光防雷近40年的发展,始终围绕“防雷”展开。
中光防雷的“防雷”基因自诞生便深植于初心。1987年,防雷专家王德言创立中光防雷,以“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为理念,开启雷电防护事业,这份守护安全的执着成为最初的“防雷”信念。2002年,王雪颖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进入深交所担任交易系统工程师。2005年,王德言将女儿“召回”中光防雷。后来王雪颖以企业掌门人的身份让中光防雷在深交所上市。在深交所的工作经历,让她为中光防雷注入了更严谨的“防雷”意识。中光防雷上市十年来经营规范,信息披露连续五年获评深交所A级。当被问及是否想超越父辈,王雪颖表示目前更多思考的是传承,要把中光防雷打造成中国防雷领域的百年老店。
在技术方面,中光防雷深知抵御自然雷电需深刻理解雷电本质。面对学术界对雷电形成机理等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公司没有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而是在江苏、海南、云南等地建立野外雷击实验站,主动“捕捉”自然雷电进行分析。公司一直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2022 - 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067.88万元、4589.61万元和4181.5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到10.94%、8.27%和9.81%。这种对技术的执着,使中光防雷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截至今年上半年,主、参编雷电防护行业已发布现行实施标准52项。从实验室模拟电击到野外雷电捕捉,再到参与标准制定,中光防雷构建起抵御雷电的独特护城河。
市场拓展上,中光防雷始终带着“防雷”式的谨慎。公司成长与通信行业爆发紧密相关,2015年IPO时超80%销售额来自通信市场,与爱立信、诺基亚等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建立了超十年战略合作关系。但公司管理层意识到依赖单一行业风险较大,上市当年就提出“再出发”战略,拓展防雷市场新领域并延伸产品领域。2016年切入轨道交通市场,收购深圳市铁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站稳脚跟;紧抓新能源风口,深耕光伏、储能等领域,还将技术延伸至“器件”领域。当下成功切入车载、服务器等市场并获多家头部客户认可。在时机成熟时,中光防雷会审慎评估,择机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谨慎的策略换来了健康的业务结构,2025年上半年,中光防雷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母净利润为10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1.87%。通信行业营收占比下降至51%,能源行业占比38%,交通行业位列第三。
面对6G、低空经济、AI等产业新风口,中光防雷已提前布局,其防雷产品和器件已参与到客户6G前沿项目的试制中。站在当下,王雪颖为中光防雷勾勒出发展蓝图:“以世界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共创世界优秀防雷企业。”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