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震荡走强,连续9日“吸金”合计2.38亿元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3010阅读 2025-10-23 12:18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0:5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7%。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美团-W领涨1.04%,海尔智家上涨0.32%,美的集团上涨0.24%;华虹半导体领跌7.11%,比亚迪电子下跌3.90%,商汤-W下跌2.90%。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下跌0.49%,最新报价0.81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3月累计上涨7.51%,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11。

流动性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盘中换手5.93%,成交2.65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1月日均成交7.24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0:58,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下跌1.03%。成分股方面,美图公司领跌5.29%,医脉通下跌3.19%,平安好医生下跌3.06%,商汤-W下跌2.90%,第四范式下跌2.85%。港股互联网ETF(159568)下跌1.11%,最新报价1.86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港股互联网ETF近3月累计上涨4.55%,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动性方面,港股互联网ETF盘中换手15.97%,成交6134.25万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2日,港股互联网ETF近1年日均成交2.17亿元。

消息面上,菜鸟供应链将参与淘宝闪购业务,为其提供“小时达”服务。目前,菜鸟已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部分区域开展服务,并计划向更多重点城市拓展,服务类目预计覆盖3C数码、服饰服装、美妆个护、食品等。

多重利好因素共同推动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配置价值提升。宏观经济层面,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市场营造良好环境。国际关系方面,中美经贸对话取得进展,双方同意举行新一轮磋商,有助于缓解贸易紧张局势。

资金面信号尤为积极,南向资金呈现“越跌越买”特征。上周港股大幅回调期间,南向资金逆势净流入450.89亿港元,创近五周最高水平;年内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超1.1万亿元,充分体现对港股的配置热情。

机构一致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中长期表现。短期扰动不改变中期趋势,在产业周期向上和增量资金入市推动下,四季度港股牛市格局有望延续。国元国际指出,港股预计将保持韧性,短期波动反而提供更佳入场时机。华福证券建议重点关注汇集AI核心资产的港股科技板块,把握结构性机会。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基本面预期回暖+资金面持续改善,四季度港股或仍有新高。一方面,互联网叙事转向“AI赋能”叠加政策加码,港股基本面预期有望回暖。另一方面,外资超预期回流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强化港股增量资金市场。

规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最新规模达44.34亿元。

份额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最新份额达55.14亿份,创近1年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恒生科技指数ETF近9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1.38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2.38亿元,日均净流入达2642.97万元。

恒生科技指数ETF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经筛选后最大30间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腾讯控股、网易-S、美团-W、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W、快手-W、京东集团-SW、百度集团-SW,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87%。

港股互联网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30家涉及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互联网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美团-W、商汤-W、京东健康、哔哩哔哩-W、阿里健康、快手-W、金蝶国际,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48%。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 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