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召回逾万MEGA,近五年年均召回超200次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2w阅读 2025-10-31 18:34

Ai快讯 10月3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因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主动召回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期间生产的11411辆理想MEGA汽车。此次召回不涉及其他车型,理想汽车将为召回车辆车主免费更换全新动力电池及相关配套设备。

理想汽车将对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进行安全检测和更换维修,并排查消除风险,确保隐患清零。

智能电动汽车总成零部件多,产业上下游链条复杂,是全球化分工产业,生产工序复杂。汽车召回是大企业面对产品风险时的常态化手段。

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汽车召回是产品流通后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产品质量与用户安全的重要机制,也是全球成熟汽车产业的常态。2004年,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标志着汽车召回制度建立。

二十余年来,国家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召回制度与产业新发展、新变化同步演进。随着制度完善与监管力度加大,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和数量均大幅提升。近五年,年均召回汽车次数达到216次,召回汽车总量超过759万辆,汽车召回进入常态化阶段。

在全球市场,今年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实施了召回行为。奔驰因转向耦合器螺栓可能拧紧不当,在美召回3749辆EQE、GLC车型;奥迪因部分车辆气缸盖罩螺钉可能松动,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召回车辆超10万辆;特斯拉因电池缺陷,在美召回车辆近1.3万辆。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汽车召回常态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截至2025年9月,国内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而实施的召回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超过半数的召回行为源于监管驱动,而非企业主动作为。部分企业将召回视为“污点”,消费者未形成将主动召回与“企业责任感”挂钩的普遍认知,质疑与恐慌常占据舆论主流。

这种供需两侧的认知偏差,是当前召回制度发挥最大效能的核心障碍。破除这一障碍,需要企业担当,将“主动负责”铸入品牌内核,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培育理性看待缺陷、鼓励主动解决问题的健康市场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召回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汽车产业链条长,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新车设计和测试不可能“完美无缺”,车辆日常实际使用情况复杂多变,完全避免缺陷几乎不可能,企业通过召回可解决车辆存在的缺陷。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