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在全球经济格局变革背景下,港股市场出现价值重估。截至11月6日,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年内涨幅均超30%,中芯国际、紫金矿业、周大福、阿里巴巴等个股年内涨幅超100%。
本轮港股上涨受多重因素推动。一是以国产AI模型为代表的产业趋势带动科技板块估值提升;二是港股此前连续下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吸引全球资金进行价值重估;三是市场对决策层出台经济刺激政策有预期,推动资金从防御板块流向科技与消费股。此外,国内多项政策落地,包括降息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振市场情绪;科技与成长板块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趋势推动下,盈利预期改善;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缓解全球流动性压力。
当前港股估值从“极端低估”修复至“接近正常”,海外投资者对港股整体性低配,为其未来估值提升提供空间。港股投资价值是估值洼地修复、流动性结构质变、盈利改善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三者相互强化。
资金流向方面,截至11月6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近1.2万亿元,对部分港股持股比例显著提升。如对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由去年底的4.69%升至10.89%;对中芯国际持股比例由23.26%提升至30.29%;对美团持股比例由10.45%提升至19.23%;对金山软件持股比例由13.77%提升至24.68%。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里,港股公司占三席,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和中芯国际,腾讯控股被1077只基金持有,阿里巴巴和中芯国际分别被895只和555只基金持有。
过去港股是典型离岸市场,受海外资金流动影响大,投资者结构以海外长线资金为主。近年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离岸市场”特征发生变化。港股通流入规模从过去十年的4万多亿元增至今年单年的1万多亿元,南向资金在港股单日成交额中占比最高接近50%,这使得港股定价逻辑逐步脱离完全由海外资金主导的模式,部分中小市值公司定价权开始向内地投资者转移。当前一些中小市值公司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达60% - 70%,其定价主导权基本掌握在内地投资者手中。
进入四季度,港股出现震荡调整。截至11月6日,10月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1.38%、8%。近期港股调整,是由于前期上涨动能减弱、新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市场对12月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明确,部分行业竞争加剧使盈利预期反复。
年底前,市场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利率走势。进入明年,若美国利率趋势转向或国内经济复苏信号明确,港股有望重拾升势,互联网、高股息及高端制造等方向值得关注。
未来港股投资机会围绕三大核心主线展开。一是互联网与科技龙头,其传统业务随经济复苏触底回升,市场对其AI业务战略价值重估不足,当前估值纠结于短期投入成本,忽视远期盈利潜力。二是高股息红利资产,港股大型银行股市净率普遍低于0.6倍,这类资产兼具高股息率与深度估值优势,符合保险资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需求,合理估值中枢为1倍以上市净率。三是部分中小市值公司因“定价权转移”孕育阿尔法机会,南向资金持股比例突破60%的个股,定价节奏脱离海外波动,由内地投资逻辑主导,基本面扎实但此前被国际机构边缘化的公司迎来价值发现窗口。
从具体行业看,港股市场多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AI产业链发展,互联网板块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竞争格局有望优化,部分消费子行业需求改善;二是中国制造业优势巩固,高端制造与硬科技板块前景广阔;三是医疗政策边际改善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生物制药行业成长潜力获市场关注;四是化工、原材料等行业盈利前景向好;五是部分资金可能从通信、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阶段性转向周期类及成长类资产。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