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起落,新能源企业套保稳利润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8707阅读 2025-11-18 02:14

Ai快讯 近期,新能源上游多晶硅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加大在期货市场的参与力度,参与家数和套期保值额度同步扩大。

今年以来,更多上市公司意识到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统计显示,10月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达458家,较2024年同期增加218家,按此趋势,年内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将突破2000家。

新能源企业套保额度大幅增加。11月15日,骆驼股份公告预计动用不超过9000万元交易保证金和权利金,进行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交易,以降低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11月7日,晶科能源公告将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所需保证金最高占用额度从不超过6.6亿元增至不超过15亿元,预计任一交易日持有的最高合约价值不超过103亿元。10月27日,亿纬锂能公告调整商品套期保值业务额度,最高保证金和权利金上限从3.5亿元增至10亿元,最高合约价值从35亿元增至85亿元。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关键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产业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今年多晶硅价格波动大,成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2025年上半年,多晶硅现货价格从年初5.6万元/吨跌至6月底3.44万元/吨。随后,“反内卷”政策推动多晶硅和碳酸锂价格反弹,多晶硅现货价格从6月底3.44万元/吨涨至7月底4.71万元/吨,多晶硅期货9月5日加权合约报57945元/吨,6月25日至9月5日涨幅达91%,此后市场进入震荡格局。

中银期货光伏新能源分析师认为,“反内卷”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现实的博弈决定多晶硅短期价格震荡格局,市场预计短期维持宽幅高位震荡。产业链上下游受益不均衡,涨价从硅料传导至中下游,但中下游电池和组件仍亏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测,今年四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38.2万吨左右,同比增加3%;2025年全年产量约134万吨,同比减少27.3%,与需求相比略显过剩,全年累库量预计2万吨左右。

不同类型企业应制定差异化套保策略,生产企业以卖出套保为主,下游企业以买入套保为主,贸易企业以套利为主,同时需建立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光伏行业多晶硅收储进展受关注,“收储平台”旨在缓解供需失衡、稳定价格,但潜在收储需近千亿元资金,仍有障碍需破除。

今年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家数持续增加、金额扩大。2025年10月,312家实体行业A股上市公司发布473条套保相关公告,前十个月累计1737家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从行业分布看,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套保公司家数多,有色金属、家用电器、基础化工、电力设备、轻工制造和美容护理参与率超40%,其中有色金属和家用电器套保参与率分别达58.9%和56.9%。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