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分销并购不断,半导体产业链整合来袭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0w阅读 2025-11-18 02:12

Ai快讯 今年以来,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资本运作频繁。11月8日,英唐智控宣布拟购买光隆集成100%股权以及奥简微电子80%股权;9月26日,雅创电子宣布拟购买欧创芯40%股权以及怡海能达45%股权;6月和3月,雅创电子分别公告收购类比半导体35.88%股权及融创微100%股权。

电子元器件一般包括IC(集成电路、芯片)、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二三极管等品类。由于电子元器件品类丰富且下游需求多样,采购订单分散,上游生产端难以直接对接海量下游需求,因此在电子元器件上游原厂与下游需求方之间存在规模巨大的流通市场,分销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约44%的电子元器件由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直接与原厂采购,采用该模式的下游厂商占电子产品制造商比重约1%,剩余56%的电子元器件采购规模依赖分销商渠道,99%以上的电子产品制造商采用此方式采购物料。

全球电子元器件流通领域领先公司包括艾睿、安富利、大联大、文晔科技、中电港、深圳华强等,主要来自北美、西欧和东亚。全球前四大分销商艾睿、安富利、大联大、文晔科技在2022 - 2024年各年度合计营收均接近或超过1000亿美元。

产业集中度稳中有升。2024年TOP4分销商营收占TOP50总营收的比例为53.91%,2023年为56.72%,2022年及之前均低于53%;2024年TOP10总营收占比为70.53%,2023年为72.60%,2022年及之前均低于69%。

中国大陆本土分销商迅速崛起。中电港、香农芯创、商络电子、雅创电子、云汉芯城等登陆资本市场。中电港营业收入2020年首次突破250亿元,2024年达486.3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05.98亿元,受益于计算产业、AI等领域客户收入增长。

全球分销商业绩有分化。AI器件、存储器件占比较大的大中华区分销商业绩先复苏,传统消费类、工业类、汽车类芯片占比较大的部分北美、日本分销商出现负增长。

半导体行业发展伴随并购,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也是如此。艾睿电子完成对Converge、Verical等分销商的收购;文晔科技收购新加坡世健科技后,2024年4月收购加拿大富昌电子,2024年营收超过艾睿电子,登上全球首位。

A股市场分销领域并购案例增多。今年9月,商络电子宣布收购立功科技88.79%股权;雅创电子、深圳华强和力源信息等通过收购扩张规模。

分销商通过多种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一些分销商向产业链上游原厂、下游代工厂延伸,拓展至半导体研发设计、PCBA智能制造等领域。艾睿电子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布局;英唐智控推动向半导体IDM企业转型,11月公告的收购交易聚焦半导体核心器件赛道。

线上分销企业云汉芯城今年9月登陆A股,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延伸至产品技术方案设计、PCBA生产制造服务、电子工程师技术支持等领域。

随着数字化和电子商务在B端渗透,半导体原厂增加线上采购功能,行业呈现“直销比重增加、代理商渠道优化”趋势,德州仪器和亚诺德有代理削减策略。

对半导体原厂而言,代理商减少和角色转变使其能集中资源,加强对市场趋势把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对代理商而言,需加强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技术支持等能力,调整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国内电子产业发展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带来市场空间。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兴起,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对电子元器件需求增长。国内分销商可加强与上下游合作,拓展业务领域,部分有实力的国内分销商可通过海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

云汉芯城2023年在新加坡成立海外运营中心,计划将国内成功模式延伸至海外,为全球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

中国大陆分销商需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服务能力、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巩固中国本土市场并拓展国际版图;全球分销商致力于资源整合和技术革新,共同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