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日前,浙江时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时迈药业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创新药企,聚焦TCE(T细胞衔接器)药物研发。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分别为1465万元、662万元和228万元,同期亏损分别为7494万元、5989.9万元和2542万元,累计亏损超1.6亿元。公司未有产品商业化,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两款核心产品DNV3和SMET12均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近年来,TCE领域交易活跃,2024年全球交易总额突破85亿美元,全球已有12款TCE药物获批上市。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被视为“TCE疗法第一股”。
得益于市场前景,时迈药业获得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贝达药业、泰格医药和迈百瑞等。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升至22.3亿元。公司实控人孝作祥合计持股53.2%,为控股股东;贝达药业旗下子公司贝达生物医药持股4.75%,为第三大股东。
贝达药业对时迈药业的持股经历资本运作。2018年,贝达药业关联方宁波凯铭投资参与时迈药业A轮融资。2022年,贝达药业以7600万元受让宁波凯铭投资持有的部分股权。随后,宁波凯铭投资以6405万元向贝橙创投转让时迈药业42.2万元注册资本。贝橙创投控制人丁师哲自2018年起在时迈药业担任非执行董事,是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亲属。
时迈药业现任财务负责人刘扬于2025年8月加入,担任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其拥有超12年国际医疗健康产业与资本市场经验,曾在中金公司等担任高管。
时迈药业财务负责人更换频繁。2023年7月,财务负责人由潘家喆变更为王丽;2025年9月,由王丽变更为刘扬。王丽在时迈药业控股股东之一昊迈(杭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招股书未披露其离任及履历情况。2021年,严思恩曾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
在资产净值峰值2.36亿元的情况下,时迈药业热衷存款理财。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以结构性存款为主的金融资产分别为2.16亿元、1.64亿元和0.67亿元;同期现金中的定期存款分别为0.1亿元、0.43亿元和0.54亿元。公司近年来连续向银行借款,同期计息银行借款分别为0、3103万元和3000万元。
近年来,时迈药业亏损收窄,研发费用与行政开支下降。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611万元、5338万元和2239万元;行政开支分别为1327万元、1219万元和491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员工47人。
在各管线研发投入上,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品DNV3研发费用分别为2397万元、1128万元和1056万元;核心产品SMET12研发费用分别为1280万元、1194万元和214万元。两款产品研发费用分别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下降。
时迈药业自称是下一代针对实体瘤TCE疗法的全球领军企业,但其药物安全性需临床数据支撑。核心产品DNV3一期临床试验入组11名患者,持续约9个月,81.8%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45.5%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多数为1级或2级。核心产品SMET12入组16人,持续约15个月,93.8%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43.8%的患者出现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