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储能项目盈利空间或进一步拓宽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6286阅读 2025-11-21 00:28

Ai快讯 随着新一轮寒潮天气到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正式开启,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社会采暖负荷拉高和光伏冬季发电量减少,使电网压力增大。截至11月20日,北京、新疆等多地今冬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调频、调压等多种功能。在“迎峰度冬”背景下,储能项目加速放量。

新型储能电站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充电”,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绿电”输送到用户端。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推进新型储能建设,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的调节潜力提升利用效率。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储能从补贴走向市场自洽。头部公司推动储能项目上量,如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储能业务规模化放量。该公司战略布局以网侧储能为重点的新型储能业务,项目建设及储备规模超10GWh。近期,其投资建设的肥东晶英100MW/200MWh储能项目并网,为合肥市首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后服务当地电网,参与辅助服务,促进电力消纳和降低负荷压力,单次循环可储存并释放近20万千瓦时电量。

晶科科技储能业务加速开发,甘肃、安徽等地大型网侧储能项目年内并网,华北、西北、华东、东南华中等地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多地另有多个储能项目入选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清单。

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跃居世界第一,电源侧、电网侧的大型储能系统是主要增长点。

大型储能前景向好,独立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运营”。国家明确其独立主体地位,地方细化交易规则,盈利路径包括电力市场套利、电力辅助服务、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

电力辅助服务和现货市场成熟,现货市场价差拉阔、辅助服务市场规模扩大,容量电价机制完善,储能项目经济性有望提升,多个省份给出储能容量电价政策。

储能市场快速发展,“运营力”是储能投资运营商的关键。晶科科技甘肃金塔晶曦280MWh/280MWh储能电站一期,采用“调频辅助服务+现货交易+容量租赁”运营模式,2024年均电能量收益位列甘肃全省前三,为风光项目提供异地共享储能,实现95%以上的消纳助力电站增值。

未来,随着电力市场完善,大规模储能在电力系统中作用将更重要,盈利空间扩大,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资产”。能够拓展储能业务至更多创新场景,打造集风光发电、新型储能、电力交易、综合能源服务于一体的头部公司将更具竞争力。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